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艺术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阳明学·鱼梁讲会(创刊号)

阳明学·鱼梁讲会(创刊号)

2021-03-11

基本信息

主编:陆永胜、赵平略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0-08-01

ISBN:9787101146189

 

书籍介绍

本刊是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的阳明文化讲会集刊。“鱼梁讲会”是研究院的学术文化交流品牌,因贵阳学院在鱼梁河畔而得名,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侧重阳明文化的研究、普及与传播,促进阳明学的当代价值研究,推进传统文化(阳明学)与时代主流文化的融合研究和思考。创刊号共二十讲,由国内外阳明学或传统文化领域知名学者的讲稿整理而成。均为依学者讲学论道录音整理而成,尽量保留口语化色彩,以通俗化的方式呈现严肃的学术内涵于大众面前。

 

编者介绍

赵平略,湖北省鹤峰县人。现任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贵阳学院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贵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贵州省阳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贵州省土家学会副会长。从事阳明学与贵州地方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陆永胜,河南南阳人,哲学博士。贵州省高校社科基地贵阳学院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兼任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秘书长,贵阳市哲学学会副秘书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员,贵州省美学学会会员,贵阳王阳明研究会会员。从事中国哲学、文艺美学等方面的研究。

 

目  录

  • 第一讲 儒学的历史形态与未来发展:以仁与礼为视域(杨国荣)

  • 第二讲 王阳明与湛若水共倡圣学(钱耕森)

  • 第三讲 20世纪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五大范式(李承贵)

  • 第四讲 阳明学与日本武士道究竟是什么关系?(钱明)

  • 第五讲 学术旨趣与地域学统(朱汉民)

  • 第六讲 学以成人(杨国荣)

  • 第七讲 阳明心学(陈来)

  • 第八讲 王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张学智)

  • 第九讲 阳明心学的实践精神(董平)

  • 第十讲 “学而时习之”章漫谈(何善蒙)

  • 第十一讲 阳明学的现代意义与价值([韩]金世贞)

  • 第十二讲 韩国阳明学与江华岛([韩]金德均)

  • 第十三讲 栗谷学与韩国儒学的正统性——以四端七情论争、未发论争心说论争为中心([韩]崔英辰)

  • 第十四讲 王阳明致良知的二重结构:积累和彻悟([韩]宣炳三)

  • 第十五讲 本体与方法:王阳明龙场悟道探微(张新民)

  • 第十六讲 老子的原创与诠释——《老子》的六大诠释系统刘学智

  • 第十七讲 易经哲学、阳明心学新解与“良知五句教”([美]成中英)

  • 第十八讲 中国经典诠释学建构的三个维度(景海峰)

  • 第十九讲 论两种阳明——近代日本阳明学的问题省思吴震

  • 第二十讲 阳明精神的三“点”一“线”及其现代意义(丁为祥)

  • ……

  • (目录有所删减)


书籍试读

阳明心学

王阳明可以说既是宁波人,也是绍兴人。王阳明出生在余姚(宁波),幼年成长在余姚,11岁时离开余姚,他父亲很早把家搬到山阴县。山阴县、会稽县和绍兴府都在一个城里,他在这里呆的时间最久,讲学活动主要也在这里。但如果偏重讲,绍兴是他讲学最久的地方,而且王阳明的“阳明”二字主要是和绍兴有关,明朝的人讲错了。其中明朝有人写了一本小说《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说王阳明的名字取自宁波的慈岭山,其实是不对的。明代的大文学家都搞错了。王阳明的传记讲得清清楚楚,山阴是他祖上的居住地,祖上东晋时期来到江南就是住在山阴,他父亲喜欢这里山水佳丽,风景特别漂亮,所以从余姚迁到山阴。出了会稽城就是阳明山,会稽山有一个阳明洞,也是一个通俗的讲法,严格来讲就是阳明洞天。道教六十四洞天,其中有一个就是这个,叫阳明洞天,老百姓不懂道教讲法的来源,就把它讲成阳明洞,其实并没有一个所谓的能进去的洞。王阳明就是在这结庐讲学,自号为阳明,别人就叫他阳明先生,后来大家都叫他王阳明,王阳明的字“阳明”就是来自绍兴。清朝的历史学家毛奇岭做了《王阳明传》,说没有洞,他的学生都乱讲。其实阳明洞不是指大洞,而是“阳明洞天”的简称,后来王阳明在其他地方讲学,那个地方也就叫阳明小洞天,所以,王阳明既是宁波人也是绍兴人,从户籍来讲是余姚,在祖父去世以后,守丧几年,王阳明的父亲在王阳明二十三四岁时,迁到山阴,就是今天的绍兴,后来王阳明讲学都在这个地方。不过,他回到浙江的时候,也经常住在余姚,因为他的祖母住在余姚。

王阳明经常回余姚省亲,也经常在余姚讲学。他在余姚有一个书院,也在余姚带出了很多学生,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钱德洪,因为钱德洪就住在王阳明出生的楼里——瑞云楼。他家搬走以后钱家就住在里面,成为他的大弟子。王阳明有两个大弟子,一个姓钱,即钱德洪,一个姓王,叫王龙溪,是绍兴人。从绍兴到余姚之间,正是我们传统所讲的“浙中王学”所在地。王阳明学生很多,历史学家把他们分成了很多学派,浙中的学生传承了阳明学。在江西以及其他地方都有王阳明的学生。王阳明学派是明代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个哲学流派,这个哲学是以心学作为名称和标榜。王阳明是明代心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弟子到嘉靖万历时代,已经遍布全国。其中最兴盛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浙中,一个就是江右。浙中就是前面所说的从绍兴到余姚这一带,江右就是江西。他在江西的弟子也非常多,而且水平也非常高,这两个地方是阳明学影响最大、活动最多的区域。

刚才讲到王阳明出生在瑞云楼,为什么叫瑞云楼呢?这里有一个故事:王阳明出生时,他祖父与祖母住在这里,他祖母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踏着祥云而来,手里抱着孩子并把孩子交到她手中。他祖母一下就醒了,醒了以后就听到儿媳妇生了孩子的消息,听到孩子呱呱的叫声,因此就跟他祖父讲了这个故事。古人比较迷信,所以他祖父很重视这件事,就把这事在他的名字中呈现出来,给他起名王云。王阳明本来的名字叫王云,家里面就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古人总认为这是个好的兆头,便用“瑞”字命名这个楼叫瑞云楼。这个故事在当地是众人皆知,所以在他改名离开这个地方以后,这个楼依然叫瑞云楼。“瑞云”二字就是和他祖母做的梦有关。

不管是瑞云,还是云中送子,总之,王阳明1岁还不会说话,2岁不会说话,3岁、4岁还是不会说话,本来大家认为云中送子就代表了天意、天上的星神,可是这个小孩不会讲话,因此王阳明的祖父也很纳闷。到了5岁还不会讲话,他祖父心情很焦急。这天来了一位高僧,他祖父把这个故事说给了高僧听,高僧就摸着王阳明的头说:“好的孩儿,可惜道破。”就是说上天给你送孩子,不能道破,他祖父一下明白了名字不能这么起,于是就改了名字叫王守仁。所以,王阳明的本名是守仁,名字一改小孩马上就说话了。这是历史的记载。这故事当然是具有神话色彩,但是这改名本身很有意义,改名来源于《论语》。孔子讲:“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就是在理论上你知道了,但是没有用仁的道德实践坚守,虽然得到,还是要失去,这就是知行合一。“知及之”就是知,“仁守之”就是行,仁守、守仁就是知行合一。他祖父给他起的名字的意义就是知行合一,后来他讲知行合一,不用神话来解释,看来是命中注定的事。你可以说是巧合,这个巧合是和他一生中讲学的宗旨是一致的。抛去故事里感人的神话部分,从守仁这个名字看,从他一生思想发展来看,真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