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艺术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王阳明统说

王阳明统说

2022-03-11

基本信息

作者:刘兆伟,刘北芦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0-09-01

ISBN:9787101147032

 

书籍介绍

本书为王阳明的通俗小传。作者从王阳明的时代、王阳明践行圣道、王阳明的学说内容、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及王阳明学说当代价值的角度,分五部分介绍了王阳明及王学,是作者多年来各处宣讲王学的研究心得,是了解王阳明的普及读本。

 

目  录

  • 自序

  • 第一章 王阳明所处时代、家世与悟道过程考

  • 一、所处时代与世家环境

  • 二、少怀大志,博学不羁

  • 三、绝路悟道,大任将降

  • 第二章 王阳明于行政施治中践行圣道之实证

  • 一、任庐陵知县,教化开导,不用威刑

  • 二、四年中五升其职,修道日进

  • 三、巡抚南、赣、汀、漳,大展治民之圣道

  • 四、平叛功高,不争名禄

  • 五、招抚思、田,平定八寨,安边抚远

  • 第三章 王阳明学说本真及其明晰、巩固良心信仰之价值

  • 一、“知行合一”及有关论述

  • 二、致良知:格物、致知、诚意

  • 三、心即理,心外无理

  • 四、“亲民”与治民

  • 第四章 王阳明教育思想与实践及其治理社会之意义

  • 一、培养君子即培养优秀官员的教育

  • 二、社会教育、教化与社学儿童教育

  • 第五章 王阳明学说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 一、王阳明遭祸悟道的必然性

  • 二、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是文化改革的旗帜

  • 三、王阳明是优秀、高明的人生导师

  • 四、王阳明是亲民、廉洁、忠诚、智慧的朝廷命官

  • 五、王阳明学说历史贡献巨大,现实价值、意义深远

  • 附录一  《明史·王守仁传》

  • 附录二  《明史》所载王守仁诸弟子传略

  • 附录三  《传习录》选

  • 参考文献

  • 后记


书籍试读

王阳明思想是整个中华道统中的重要一环,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欲明王阳明思想之真谛,则必须明了其所处之历史背景与其家世之历代影响。正如孟子所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一、所处时代与世家环境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二十八岁中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创立了“致良知”“知行合一”“亲民”的理论学说,使中华民族的良心信仰更加明晰和巩固,影响中华民族及韩国、日本五百余年。

王阳明生于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宪宗(在位23年)成化八年,即1472年,历经明孝宗(在位18年)、明武宗(在位16年),于明世宗(在位45年)嘉靖八年,即1529年去世。其所经历的明代四朝正是明代社会矛盾渐趋激化、各地多有民变,周边民族矛盾激烈、屡犯中原,西方世界开始觊觎中华利益的历史时期。

其间,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多次灾荒,或连年干旱,或三月霪雨;北京郊区连年大旱,运河干涸,以致影响漕运粮谷入京。明宪宗成化二十年,即1484年,“陕西、山西大旱饥,人相食”。1489年,黄河泛滥,吞食了大片土地与人民,哀鸿遍野。朝野上下,人心难安。明武宗正德元年,即1506年,太监刘瑾掌控了朝政大权,设立特务机关东厂、西厂,对正义官员监控镇压,波及王阳明,发配他到贵州龙场驿。当时刘六、刘七、杨虎等起义军攻打山东、河北,内忧丛生,西北少数民族连年入寇中原。正德十四年,即1519年,“淮、扬饥,人相食”。到了嘉靖年间,四川、陕西、河南、江西等地多处起义,致使朝廷应接不暇,只能招架,无力安定。

1517年,葡萄牙人来中国请求通商,明朝不允;1520年,法国派使者入贡于明朝,商量通商事宜,明朝仍未允。但从此西方世界渐起武力入侵之意,外患渐近。

明朝在王阳明生活的五十七年间,日渐衰弱,大局即将失控。王阳明深感读圣贤书者责任重大,当力挽狂澜,安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