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閟荒僻[2],虚设疑相待[3]。
披莱历风磴[4],移居快幽垲[5]。
营炊就岩窦[6],放榻依石垒。
穹窒旋薰塞[7],夷坎仍洒扫[8]。
卷帙漫堆列[9],樽壶动光彩。
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
岂不桑梓怀[10]?素位聊无悔[11]。
童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
人力免结构[12],天巧谢雕凿。
清泉傍厨落,翠雾还成幕。
我辈日嬉偃[13],主人自愉乐。
虽无棨戟荣[14],且远尘嚣聒[15]。
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
我闻莞尔笑,周虑愧尔言。
上古处巢窟,抔饮皆污樽[16]。
冱极阳内伏[17],石穴多冬暄[18]。
豹隐文始泽[19],龙蛰身乃存[20]。
岂无数尺榱[21],轻裘吾不温[22]。
邈矣箪瓢子[23],此心期与论。
【注释】
[1]王阳明到龙场后不久,在龙冈山发现一个岩洞,当地人称作“东洞”,便迁居至此,将其改名为“阳明小洞天”,作《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记录其日常生活。东洞:位于修文县东三里处,下文“改阳明小洞天”,即今阳明洞命名的由来。因余姚原有阳明洞,所以万历年间云南参政罗汝芳碑刻题作“阳明别洞”。
[2]閟(bì):掩蔽,隐藏。
[3]虚设:空安置。
[4]披莱:分开杂草。
[5]幽垲(kǎi):幽静高爽。
[6]岩窦:岩穴。
[7]穹窒:完全堵塞。
[8]夷坎:平和不平的地方。洒扫:洒水扫地。
[9]卷帙:亦作“卷秩”。书籍,篇章。
[10]桑梓怀:即怀桑梓,怀念家乡。
[11]素位:现在所处的地位。
[12]结构:连结构架,以成屋舍。
[13]嬉偃:玩耍和休息。
[14]棨戟(qǐ jí):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所用的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
[15]尘嚣:人多,嘈杂喧扰。聒(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16]抔(póu)饮:以手掬水而饮。
[17]冱(hù):寒冷。阳内伏:阳气内藏。
[18]冬暄:谓冬季阳光温暖。
[19]豹隐:比喻隐居伏处,爱惜其身以成名。《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后以“豹隐”喻指洁身自好,隐居不仕。
[20]龙蛰:谓阳气潜藏。
[21]榱(cuī):椽子,房顶檩条上架瓦的木条。
[22]吾不温:我也不认为可以永远温暖。
[23]箪瓢子:代指颜回。《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以“箪食瓢饮”喻指生活简朴,安贫乐道,故亦称颜回为“箪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