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修心库
  3.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原文:
注释

凡人之学,不日进者必日退。

出处:

《卷四·文录一·与陈国英》

译文:
大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能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解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千多年前,屈原在《离骚》中的这句呐喊成为许多勤学奋进者的座右铭。正所谓学无止境,我们只有时刻保持不断求索的进取心,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才不会落后于人。因为学习就像是逆水行舟,如果不能前进,就一定会后退。王阳明不仅自身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他对弟子也寄予了同样的期望。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阳明听闻向来老实忠厚的弟子陈国英勤勉好学,深感欣慰,特写信加以肯定并进一步叮嘱道 :“凡人之学,不日进者必日退。譬诸草木,生意日滋,则日益畅茂;苟生意日息,则亦日就衰落矣。”他以花草树木的生长为喻,勉励陈国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正如花草树木只有欣欣向荣地生长才会越来越茂盛一样,学习也只有保持不断进步,才能不落于人后。 王阳明的“学习日进观”是一个古今皆通的至理,从古至今已经在无数人身上得到验证,比如方仲永和李嘉诚。据说,方仲永无师自通,5岁就能写诗,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立即就能作出一首文采和内涵都可圈可点的好诗。同县的人都感到十分惊奇,纷纷请他父亲上门做客,想一窥神童的天赋,有的人甚至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由此认为这是一条生财之道,于是每天带着他到处写诗挣钱,却从不让他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方仲永的才华逐渐耗尽,再也写不出好诗来,最终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只能回归祖上的耕田本业。方仲永的故事正是在警醒世人 :一个人如果中断了学习,即使有再好的天资也是枉然。 人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新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只有通过持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被誉为“经营之圣”的实业家稻盛和夫 , 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正是得益于坚持学习。稻盛和夫从来都不是大众认知中的聪明人,从初中、高中到大学,他在考试中经常不及格,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陶瓷厂工人。在工厂濒临倒闭、员工频频罢工时,与稻盛和夫一同进入工厂的其他4名大学生均选择了辞职,但是稻盛和夫却选择了留下来。他坚持吃住都在实验室,不断学习然后又深化思考,一次又一次地去推演过往梦境中曾一闪而过的思路和想法。最终梦境与现实的界限逐渐消失,难以置信的奇迹发生了 :既缺少知识和技术积淀,又缺少经验支撑的稻盛和夫,居然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做出了领先世界的发明,为即将倒闭的工厂带来了全新的生机!通过稻盛和夫的事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便是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平凡人,只要能够坚持学习和思考,每日向前进步一点点,同样能够成就不凡人生。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会立即开始,并且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之后才会逐渐缓慢。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的记忆率为36%,一周后则只剩13% ;乙组按照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的记忆率能保持98%,一周后仍能保持86%。由此可见,人的学习就是一个记忆与遗忘相互博弈的过程,只有时刻学习,才能实现进步 ;一旦稍有懈怠,就会出现退步。况且当今社会又是一个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适应时代的能力。古代再好的千里马,也比不上现代的汽车 ;过去再好的算盘,也比不上如今的计算机。时代在进步,就像呼啸而过的火车,如果我们待在原地不动,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今天的我们也许还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但如果就此满足于现有成绩,不假时日,我们的位置一定会被他人取代。人的一生就如逆水前行,不进则退。 《吕氏春秋》有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只有一直流动才不会腐臭,门轴只有经常转动才不会遭遇虫蛀,而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随时代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