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诗歌库 修心库 法帖库 乐童库 艺术阳明 专家库
  1. 当前位置:
  2. 修心库
  3. 养心,最关键的是亲善远恶

养心,最关键的是亲善远恶

原文:
注释

养之以善,则进于高明,而心[1]日以智 ;养之以恶,则流于污下[2],而心日以愚。

出处:

《卷二十二·外集四·人君之心惟在所养》

译文:
用善来培养,就会趋向崇高明睿,人君之心也会日渐明智 ;用恶来培养,就会甘于鄙陋卑下,人君之心也会日渐愚昧。
解析: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王阳明受山东巡按监察御史陆偁之聘,主持当年的山东乡试。按惯例,主考乡试出题时均须由考官作“陈文”以示学子,所以王阳明结合所出考题,针对国家现状,写下一篇《山东乡试录》,全面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兼济思想和经世学问。其中,围绕考题“人君之心惟在所养”,王阳明阐释了修养身心的重要性。他认为,用善来养心,君主就会趋向崇高明睿 ;用恶来养心,君主就会甘于鄙陋卑下。 虽然王阳明重点论述的是君主的养心之道,但这一方法可以说放诸四海而皆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在大多数情况下,人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滋生恶念、形成恶习。因此,要想养好我们的心,最重要的是学会亲善远恶,懂得亲贤远恶。历史上背负着千古骂名的商纣王帝辛,早年是一位德行和军功兼备的明智君主。他之所以日渐昏庸,正是因为身边聚集了品行恶劣的奸臣,诸如杀人如麻的恶来,逢迎讨好的尤浑、费仲等。他们教唆、怂恿帝辛不断放纵他的色欲、食欲、杀戮欲等恶念,还诬陷诛杀比干等忠臣。而后,帝辛开始自甘堕落,沉溺于荒淫骄纵,甚至做出了开辟酒池肉林、兴造鹿台、用炮烙之刑虐杀忠臣等荒诞之事。在这些恶人的影响下,帝辛的身心逐渐被腐蚀,最终失去民心,导致国破人亡。 给自己找一块远离恶的净土,好好培养心性,让善念充盈内心,对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这就好比树木的生长,如果有人认真浇水、施肥、拔草、除虫、剪枝,就一定会枝繁叶茂;但若是有人恶意踩踏、折枝,即使不枯死,也会长得弯弯曲曲,不能成材。所以,不论是修养自己的心性,还是养育子女、教导学生,都不能让其在不良的环境中放任自流,而要懂得用善来滋养。20世纪90年代,我国发起了关爱儿童教育的“希望工程”。从政府到民间,全社会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儿童完成学业。1991年,摄影师解海龙在安徽省金寨县拍摄了一张穷苦小女孩的照片 :她明亮的大眼睛看向前方,手里紧握铅笔,十分刻苦的样子。于是,解海龙将这张照片命名为《我要读书》。照片一经发布,照片中的女孩苏明娟一时间成为“希望工程”中最受关注的焦点,无数爱心向她涌来。在他们的帮助下,苏明娟和她的同学们顺利完成了学业。因为内心充盈着全社会的关爱与善意,苏明娟也选择了用同样的方式回馈社会。进入大学后,生活依旧困难的她主动联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请求将每学期获得的900元定额补贴转发给其他贫困学生。进入银行工作后,她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00元资助困难群体,从未间断。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像苏明娟一样的孩子在人们善良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成为付出更多善行的人,并推动整个社会进入温暖友善的良性循环。 不论是个体的成长,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周围环境所供给的心灵能量。周围的善良多一些,社会的正能量就会放大;周围的罪恶多一点儿,社会的负能量也会数倍增长。所以,健康的心灵永远离不开善心、善念和善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时至今日,这番话依旧值得品味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