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修心库
  3. 真正的孝要用行动说话

真正的孝要用行动说话

原文:
注释

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

出处:

《卷一·语录一·传习录上》

译文:
就好像说某人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一定是那个人已经做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事情,才能说他知孝知悌。难道只因为他懂得说些孝悌的话,就可以说他知道孝悌的道理吗?
解析:

王阳明历来主张知行合一,在行孝方面更是如此。一日,弟子徐爱问王阳明,现在世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往往却做不到孝和敬,可见知与行分明是两回事。王阳明解释说,世上没有知而不行的事,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某人知晓孝悌,是因为他已经做到了孝悌,不是因为他只知说些孝悌的话。简单说来,对父母的孝要建立在行动的基础上,而非语言之上。 数字时代,朋友圈尽孝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每到5月中旬总会被母爱主题刷屏,每到6月又会被父爱主题刷屏,有图片、文字、视频,温馨的祝福、感人的话语让人应接不暇。令人不禁感叹,朋友圈里的孝子可真多!在朋友圈表达孝心本来无可厚非,但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朋友圈,这便是言行不一。对于很多没有智能手机、从不用朋友圈的父母来说,他们根本感受不到那些祝福。况且,他们需要的也不是这种浮于表面的关怀。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在高调炫“孝”的同时,还用实际行动给予父母温暖与感动? “最美孝心女孩”陈春林,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在母亲的操持下,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然而,灾难却突然降临。陈春林9岁那年,母亲因突发脑出血,猝然离世。4年后,在外打工的父亲又因突发脑梗偏瘫在床。为偿付巨额医疗费,陈春林和弟弟挥泪告别校园,弟弟跟着村里人外出打工,陈春林则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在家附近打零工补贴家用。为了让父亲尽快恢复,陈春林每天按照护工的指导给父亲按摩,搀扶父亲活动四肢,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经常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在这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仍然坚持每天抽空自学,并成功考上了贺州高级中学。为了继续完成学业,同时也能照顾父亲,陈春林决定背父上学。在校期间,每天清晨,她都先帮父亲洗漱、吃早饭,然后再赶到教室学习 ;每天夜晚,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把父亲安顿好后又在宿管阿姨的房间多看40分钟的书,直到11点过后才回宿舍休息。不少热心网友知道陈春林的孝行后,将她“背父上学”的故事传播开来。大家被她的孝心感动,纷纷伸出援手。2017年,陈春林以优异的成绩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父亲的身体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好转。 陈春林的孝举真切地说明了孝敬父母无关年龄,无关家世,甚至无关受教育的程度,行动才是一切。生活中,我们总能听见有人说 :等我有了钱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等我忙完这阵一定要好好陪陪父母……这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孝敬父母的关键在于切切实实的行动,而非那些虚无缥缈的承诺——支持父母的喜好,帮助他们完成年轻时的梦想是孝 ;每天抽点时间陪父母聊天,为父母做点家务也是孝。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朴素的歌词唱出了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共同的心声。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成了大部分父母最为深切的期盼。时间总在忙碌中悄悄溜走,人生短短数十载,我们能够陪伴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有限,正如现代作家老舍所说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所以,千万别做一个只在朋友圈或言语上行孝的人,如果做不到常回家看看,至少做到常往家里打个电话,切勿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自己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