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退出
简
简
繁
EN
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诗歌库
修心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跟王阳明学修心
请登录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退出
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诗歌库
修心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当前位置:
修心库
刀不磨不锋利,人不磨不成器
刀不磨不锋利,人不磨不成器
原文:
注释
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 ;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
出处:
《卷四·文录一·与王纯甫》
译文:
金属在被冶炼时,要经受烈焰煅烧、钳夹锤打。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金属无比痛苦 ;但从旁人的角度来看,却正为金属变得更加精炼而高兴,只会担心火力、锤炼不足。等到冶炼成器,金属也会为自己经受了千锤万击后的锤炼有成而高兴。
解析:
面对磨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有的人痛苦不堪,开始放弃自己的理想,消极避世 ;有的人却心生喜悦,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面对考验。在王阳明看来,虽然人在磨炼中会感到痛苦,但正如泰戈尔所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若能明白这个道理,改变的喜悦就会超越痛苦,甚至会期望经历更多的磨炼。 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并接受这种对待磨炼的达观态度,且这种体会无关天赋、不分年龄。譬如王阳明的弟子王道,年少时便因过目不忘而被誉为神童,并在省试中一举成为头名解元,年仅23岁更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但初入官场的王道并不会处理上下级关系,在家里和父亲也是矛盾不断。这让很多人认为王道不会为人处世,王道自己也因他人的不理解而痛苦不已。王阳明却没把这种处境视作难题,反而写信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与期待。信中,王阳明以冶炼金属来比喻王道正在经历的磨炼。他说,金属在被冶炼时,要经受火烧锤打,的确十分辛苦,但这种辛苦会使其变得更为纯粹,因此作为金属应该感到高兴,需要担心的也仅仅是火力不足和锤炼不够。除了这封信,王阳明还常以冶炼金属来激励弟子要敢于直面磨炼。在王阳明看来,普通人的天赋虽然驳杂,但只要能够在磨炼中提升自己,便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很显然,只有乐观面对磨炼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呐喊。而写下这句话的大文豪高尔基,其成长经历也恰好诠释了这种心态的力量。高尔基出身贫苦,当过裁缝学徒、搬运工人、面包师甚至是流浪汉。但他不甘于平凡的命运,自小刻苦好学,不放过任何可以读书的机会。在工作之余挑灯夜读,是少年高尔基每天的必修课。但打工店的老板娘却不喜欢高尔基这么做,认为这样会减少高尔基的工作时间与精力,同时也会浪费店里的灯油。因此,老板娘不光禁止高尔基读书,还时不时上阁楼搜书,但凡发现马上撕毁。因夜晚读书被发现,少年高尔基还多次遭受老板娘的毒打。但只要能读书,高尔基似乎什么样的痛苦都可以忍受,他甚至说 :“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明代文学家宋濂也是一个在磨炼中乐观且坚韧的人。他家境贫寒,为了学习经常在油灯下抄录借来的书籍,为了寻访老师而在雪地中冻僵了手脚,平日里的伙食衣服也比身边同学差上许多。正如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在周围的人看来,吃不好、穿不暖、被人看不起是痛苦的,但宋濂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反而在他处找到了更大的快乐。这其中之乐,便是求学读书之乐、成长精进之乐。在磨炼中保持乐观坚韧,对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这种心态的形成离不开人的认知水平。一个能够从危机中看到转机、从困难中看到成长的人,所拥有的不只是开朗的性格,更是突破自身局限和超越得失利害的智慧,所以才能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精进自己。追求并养成这种心态,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推动事业不断进步,还能现身说法,鼓舞在磨炼中挣扎的人们,帮助他们创造另一种人生。
展开完整解析
顶部
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 ;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