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修心库
  3. 行孝,首先要使父母无忧

行孝,首先要使父母无忧

王阳明对亲人有深刻的感情,在书信中常常流露出来。他在《答甘泉》中说:“祖母益耄,思一见,老父亦书来促归,于是情思愈恶。所幸吾兄道明德立,宗盟有人,用此可以自慰。”写这封信之时,王阳明虽年未半百,但身体状况很差。他思念年迈的祖母,父亲也催促他回家,他上疏祈归三次都未被批准,所以他的心情愈加凄苦。

从此事可以看出,王阳明是一个富有孝心之人,他对于孝道的重视也就不难解释。王阳明提出了孝何以可能、尽孝工夫论,以及孝与其他德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富有哲学意味的“大问题”,除此之外,王阳明还提出了一些有关孝道的具体观点。

祁生傅凤,家贫亲老,志在养亲,希望参加科举获得官职养活亲人。于是他发奋读书,日夜不息,还未通过科举就已患危疾,差点丧命,他感到很苦恼,不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孝。他的同门宽慰他,却不能解除他的困惑,所以他们来请教王阳明。王阳明慨叹:“嘻!若生者亦诚可怜者也。生之志诚出于孝亲,然已陷于不孝而不之觉矣。若生者亦诚可怜者也!”王阳明认为傅生诚于孝亲,但他的做法已经陷自己于不孝之中却不自知,十分可怜。

傅生听了之后觉得很惊悚,来请教王阳明:“家贫亲老,而不为禄仕,得为孝乎?”王阳明答:“不得为孝矣。欲求禄仕而至于成疾,以殒其躯,得为孝乎?”生曰:“不得为孝矣。”“殒其躯而欲读书学文以求禄仕,禄仕可得乎?”生曰:“不可得禄仕矣。”曰:“然则尔何以能免于不孝?”家贫亲老,不去努力养亲,是不孝。为了追求仕禄生病丧命也是不孝。而且读书以致丧命,也不会获得仕禄。既然傅生的做法是不孝的,那么在他的境遇下怎样做才是孝的呢?王阳明的答案是:“保尔精,毋绝尔生;正尔情,毋辱尔亲;尽尔职,毋以得失为尔惕;安尔命,毋以外物戕尔性。斯可以免矣。”这正是王阳明对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论语·为政》中记载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养亲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孝经·庶人章》中规定“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是庶人孝道的重要内涵。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将不养亲排在“不孝”之中第一位。曾子将孝分为三个等级:“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曾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认为养亲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王阳明继承了儒家的观点,认为家贫亲老,不去想方设法养亲,便是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