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修心库
  3. 爱惜自己就是在向父母行孝

爱惜自己就是在向父母行孝

原文:
注释

保尔精[1],毋绝尔生 ;正尔情,毋辱尔亲 ;尽尔职,毋以得失为尔惕[2] ;安尔命,毋以外物戕[3]尔性。斯可以免矣。

出处:

《卷八·文录五·与傅生凤》

译文:
保全你的精力,不要断绝你的生命 ;调整你的情绪,不要让你的父母感到羞耻 ;尽好你的职责,不要因为得失而忧伤 ;安于你的天命,不要因为追逐外物而丧失了本性。这样才可以免于不孝。
解析:

曾子说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意思是,保全好父母给予的身体,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就是孝。无论古今,子女的平安都是父母最为牵挂的事情。若是稍有闪失,对于父母的伤害也是最大的。所以,《孝经·开宗明义》也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同时,健康的身体也是履行孝敬责任与义务的前提。正因此,作为子女,有必要将爱惜身体、珍惜生命视为行孝的第一原则。 王阳明的弟子徐爱在安徽祁门认识了一个名为傅凤的人,此人的终生理想就是孝顺父母,但一直苦于没有稳定的收入。徐爱引荐他拜访王阳明,王阳明向他讲解了心学,傅凤若有所悟。正当他决定跟随王阳明静心修习时,突然意识到还要供养家中年迈的父母和有智力缺陷的弟弟。傅凤只好暂时搁置心学,不顾健康地日夜苦读科举书目,希望考得一官半职养活家人。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学习过于辛苦,傅凤终于坚持不住,卧病在床。可即使这样,他仍然每日强打精神读书。身边人见状,纷纷劝他要以身体为重。傅凤自己也很苦恼,于是又向王阳明请教。王阳明对他说,你为了赚钱养活父母和弟弟,却把自己的身体糟蹋了,考不上功名不说,还要让父母来照顾你。虽然你志在孝亲,但其实已经陷入了不孝!时至今日,很多在外打拼的人都希望能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不分昼夜,不辞辛苦,对自己的身体漠不关心,等到病入膏肓方才追悔莫及。殊不知,相比大房子、好车子,父母更在意的是你过得好不好、活得累不累。 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每个人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所以,除了保全自己的身体,孝敬父母还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正如《礼记·曲礼》中说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意思是,只要父母健在,便不可以为朋友义气赌上自己的性命。历史上著名的侠客义士,如荆轲、聂政都是因父母已不在人世才有如此侠义之举。1999年,广西南宁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带着他们两岁的儿子潘子灏来贵州旅游。可不幸的是,他们乘坐的缆车在上升到高达百米的顶点时,突然发生故障,以飞快的速度向下坠落后重重摔到了地上。这次事故一共造成14人死亡、22人受伤,而在受伤的游客之中,只有潘子灏安然无恙。原来,在缆车落地的一瞬间,夫妇二人把孩子高高举起,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孩子的生机。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世间像潘天麒、贺艳文这样伟大的父母还有很多,他们在危难时刻拼尽全力保护孩子周全,只希望能让孩子平安度过一生。然而,中国每年仍有成百上千的年轻人轻生求死。当他们从高楼纵身一跃、追求一了百了之时,却把永久的伤痛留给了自己的父母。 在当代弘扬孝道,不仅仅是为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为了形成一定道德约束力,让每个人将保重身体、珍爱生命视作人生的重要准则。这样,当我们深陷困难或挫折时,只要秉持孝敬父母的信念,便能坚韧地活下去,哪怕遭受极大的伤痛,也能保重自己,静待转机。不仅如此,当我们感到生活无望、人生缺少意义时,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否尽到了为人子女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