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作品库
  3. 再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嘉靖元年)

再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嘉靖元年)

臣于正德十六年十二月节准兵部、吏部咨,节该题奉圣旨:“江西反贼剿平,地方安静,各该官员功绩显著,你部里既会官集议,分别等第明白,王守仁封伯爵,给与诰券,子孙世世承袭,照旧参赞机务,钦此。”“王守仁封新建伯,奉天翊运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还兼南京兵部尚书,照旧参赞机务,岁支禄米一千石,三代并妻一体追封,钦此。”臣闻命惊惶,窃惧功微赏重,祸败将及,已经具本辞免去后。随于嘉靖元年七月十九日准吏部咨,该臣奏前事,节奉圣旨:“论功行赏,古今令典,诗书所载,具可考见。卿倡义督兵,剿除大患,尽忠报国,劳绩可嘉,特加封爵,以昭公义。宜勉承恩命,所辞不允。该部知道,钦此。”钦遵。

臣以积恶深重,祸延先人,臣方茕然瘠疚,仅未殒绝。闻命悸栗,魂魄散乱。已而伏块沉思,臣以微劳,冒膺重赏,所谓叨天之功,掩人之善,袭下之能,忘己之耻者,臣于前奏已具陈之矣。然而圣旨殷优,独加于臣,余皆未蒙采录者,岂以江西之功果臣一人之所能独办乎?朝廷爵赏,本以公于天下,而臣以一身掠众美而独承之,是臣拥阏朝廷之大泽,而使天下有不均之望也,罪不滋重已乎?夫庙堂之赏,朝廷之议也,臣不敢僭及。至于臣所相与协力同事之人,则有不得不为一申白者。古者赏不逾时,欲人速得为善之报也。今效忠赴义之士延颈而待,已三年矣。此而更不一言,事日已远,而意日已衰,谁复有为之论列者。故臣辄敢割痛忍哀,冒斧钺而控吁,气息奄奄之中,忽不自觉其言之躁妄,亦其事有所感于昔,而情有所激于其中也。

窃惟宸濠之变,实起仓卒,其气势张皇,积威凌劫,虽在数千里外,无不震骇失措,而况江西诸郡县近切剥床,触目皆贼兵,随处有贼党。当此之时,臣以逆旅孤身,举事其间,虽仰仗威灵以号召远近,然而未受巡抚之命,则各官非统属也;未奉讨贼之旨,其事乃义倡也;若使其时郡县各官果怀畏死偷生之心,但以未有成命,各保土地为辞,则臣亦可何如哉。然而闻臣之调即皆感激奋励,或提兵而至,或挺身而来,是非真有捐躯赴难之义,戮力报主之忠,孰肯甘粉齑之祸,从赤族之诛,蹈必死之地,以希万一难冀之功乎?然则凡在与臣共事者,皆有忠义之诚者也。夫均秉忠义之诚以同赴国难,而功成行赏,臣独当之,人将不食其余矣。此臣所为不敢受也。且宸濠之变,天实阴夺其魄,而摧败之速,是以功成之后,不复以此同事诸人者为庸。使其时不幸而一蹶涂地,则粉身灭族之惨,亦同事诸人者自当之乎?将犹可以借众议之解救而除免之乎?夫下之人犯必死之难以赴义,则上之人有必行之赏以报功。今臣独崇爵,而此同事诸人者乃或赏或否,或不行其赏而并削其绩,或赏未及播而罚已先行,或虚受升职之名而因使退闲,或冒蒙不忠之号而随以废斥。由此言之,亦何苦捐身赴义,以来此呶呶之口,而自求无实之殃乎?乃不若退缩引避,反可以全身远害,安处富贵,而逭于众口之诽也。夫披坚执锐,身亲行伍,以及期赴难,而犹不免于不忠之罚,则容有托故推奸,坐而观望者,又将何以加之?今不彼之议,而独此之察,则已过矣。

昔人有蹊田而夺牛者,君子以为蹊田固有责,而夺牛则已甚。今人驱牛以耕我之田,既种且获矣,而追究其耕之未尽善也,复从而夺之牛,无乃太远于人情乎?方今议者或以某也素贪而鄙,某也素躁而狂,故虽有功而当抑其赏,虽有劳而不赎其罪。噫!是亦过矣。

当宸濠之变,抚按三司等官咸被驱缚,或死或从;其余大小之职,近者就縻,远者逃溃矣。当此之时,苟知有从我者,皆可以为忠义之士,尚得追论其平时邪!况所谓若贪与鄙者,或出于谗嫉之口而未皆真邪?若居常处易,选择而使,犹不免于失人,况一时乌合之众,而顾以此概之,其责于人终无已乎?夫考素行,别贤否,以激扬士风者,考课之常典;较功力,信赏罚,以振作士气者,军旅之大权。故鄙猥之行,平时不耻于士列,而使贪使诈,军事有所不废也。急难呼吸之际,要在摧锋克敌而已,而暇逆计其他乎?当此之时,虽有御人国门之寇,苟能效其智力以协济吾事,亦将用之;用之而事果有成,亦必赏之。况乎均在士人之列,同有勤事之忠者乎?人于平居无事,扼腕抵掌而谈,孰不曰我能临大节,死大难。及当小小利害,未必至于死也,而或有仓皇失措者有矣。又况矢石之下,剑刃之间,前有必死之形,而后有夷灭之祸,人亦何不设以身处其地而少亮之乎?

夫考课之典,军旅之政,固并行而不相悖;然亦不可以混而施之。今人方有可录之功,吾且遂行其赏可矣。纵有既往之愆,亦得以今而赎。但据其显然可见者,毋深求其隐然不可见者。赏行矣,而其人之过犹未改也,则从而行其黜谪。人将曰:昔以功而赏,今以罪而黜,功罪显而劝惩彰矣。今也将明军旅之赏,而阴以考课之意行于其间,人但见其赏未施而罚已及,功不录而罪有加,不能创奸警恶,而徒以阻忠义之气,快谗嫉之心。譬之投杯醪于河水,而曰:“是有醪焉,亦可饮而醉也。”非易牙之口将不能辩之矣,而求饮者之醉,可得乎?

人臣于国家之难,凡其心之可望,力之可为,涂肝脑而膏髓骨,皆其职分所当。然则此同事诸臣者,遂敢以此自为之功而邀赏于其上乎?顾臣与之同事同功,今赏积于臣,而彼有未逮,臣复抗颜直受而不以一言,是使朝廷之上果以其功独归于臣,而此诸人者之绩,因臣之为蔽而卒无以自显于世也。且自平难以来,此同事诸人者,非独为已斥诸权奸之所诬构挫辱而已也,群憎众嫉,惟事指摘搜罗以为快,曾未见有鸣其不平而伸其屈抑者。幸而陛下龙飞,赫然开日月之光,英贤辅翼,廓清风而鼓震电,于是阴气始散而魍魉潜消。然而覆盆之下,尚或有未能自露者也。故臣敢不避矜夸僭妄之戮,而辄为诸臣者一诉其艰难抑郁之情。

昔汉臣赵充国破羌而归,人有访之谦让功能者。充国曰:“吾老矣,爵位已极,岂嫌伐一时事以欺明主哉?兵政国之大事,当为后法,老臣不以余命,一为主上明言其利害,卒使谁当复言之者?”卒以实对。夫人之忠于国也,杀身夷族有不避,而乃避其自矜功伐之嫌乎?臣始遇变于丰城也,盖举事于仓卒茫昧之中,其时岂能逆睹其功之必就,谓有今日爵赏之荣而为哉?徒以事关宗社,是以不计成败利钝,捐身家,弃九族,但以输忠愤而死节,是臣之初心也。至于号告三军,则虽激之以忠义,而实歆之以爵禄延世之荣;励之以名节,而复动之以恩赏绚耀之美。是非敢以虚言诱之也,以为功而克成,则此爵禄恩赏亦有国之常典,理所必有也。今臣受殊赏而众有未逮,是臣以虚言罔诱其下,竭众人之死而共成之,掩众人之美而独取之,见利忘信,始之以忠信,终之以贪鄙,外以欺其下,而内失其初心,亦何颜面以视其人乎?故臣之不敢独当殊赏者,非不知封爵之为荣也,所谓有重于封爵者,故不为苟得耳。

伏愿陛下鉴臣之言,不以为夸也,而因以察诸臣之隐;允臣之辞,不以为伪也,而因以普诸臣之施。果以其赏在所薄与,则臣亦不得而独厚;果以其赏或可厚与,则诸臣亦不得而遂薄也。江西同事诸臣,臣于前奏亦已略举,且该部具有成册可查,不敢复有所尘渎。臣在衰绖忧苦之中,非可有言之日,事不容已而有是举,不胜受恩感激,含哀冒死,战栗惶惧,恳切祈祷之至!

收录(28):
书籍名称
版本信息
《阳明先生文录》五卷《外集》九卷《别录》十四卷
明嘉靖刻本
《阳明先生道学钞》八卷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武林继锦堂刻后印本
《阳明先生集要三编》十五卷《年谱》一卷
明崇祯七至八年(1634-1635)王立准刻本
《王文成公文选》八卷
明崇祯六年(1633)刻本
《阳明先生文录》十七卷《语录》三卷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范庆刻本
《阳明先生道学钞》八卷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武林继锦堂刻本
《阳明先生别录》十三卷
明刻本
《王阳明先生文选》七卷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金元明八大家文选》本
《阳明先生文录》五卷《外集》九卷《别录》十卷
明刻本
《阳明先生文录》五卷《外集》九卷《别录》十卷《传习录》二卷《则言》二卷
明嘉靖刻本
《王阳明先生全集》十六卷
清道光六年(1826)柳廷芳刻本
《阳明先生集要三种》十五卷《年谱》一卷《古本大学注》一卷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海明明学社铅印本
《王文成公全集》十六卷
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
《阳明先生集要三种》十五卷《年谱》一卷《古本大学注》一卷
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明明学社铅印本
《王文成公文选》八卷
民国七年(1918)上海新学会社铅印本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
明隆庆六年(1572)谢廷杰刻本
《王阳明先生全集》十六卷
清道光六年(1826)柳廷芳刻湘潭王文德印本
《阳明先生集要三编》十五卷《年谱》一卷《古本大学注》一卷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铅印本
《阳明先生集要三编》十五卷《年谱》一卷
清光绪五年(1879)黔南刻本
《王文成公全书》七种三十八卷
清光绪浙江书局刻本
《阳明先生集要三编》十五卷《年谱》一卷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济美堂刻本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
民国九至二十三年(1920-1934)上海中华书局铅印二十三至二十五年(1934-1936)重印《四部备要》本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
民国二年(1913)上海中华图书馆石印本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
民国上海中华书局铅印《四部备要》本
《王文成全书》三十八卷
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王阳明先生全集》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康熙十二年(1673)俞嶙刻余姚敦厚堂黄氏印本
《阳明先生文录》五卷《外集》九卷《别录》十卷
明嘉靖十四年(1535)闻人诠刻本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
清光绪浙江书局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