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籍信息
作者:邓红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ISBN:9787559804716
内容简介
1893年以后,日本兴起了一股阳明学热,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此间东渡日本的一些中国著名人士,包括梁启超、张君劢、章太炎等,都在日本发现并接受了阳明学,再将之返销中国。一提到日本阳明学,人们眼前总是展现出明治时期那如火如荼的社会运动,发源中国的阳明学居然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动力,促进了日本近代化的骄傲不禁油然而生。而本书将告诉人们日本阳明学的真相,揭穿中日阳明学关系的虚构。
作者简介
邓红,重庆合川人,1958年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87年留学日本九州大学,1990年获文学硕士、199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国哲学史专业)。曾任教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西南师范大学、日本大分县立艺术文化短期大学等校,现任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文学部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汉大学兼职教授,衡水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著有《董仲舒思想の研究》、《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王充新八论》、《日本的王充〈论衡〉研究论著目录编年提要》、《王充新八论续编》、《董仲舒思想研究》,《南询录校注》、《南询录今译今注》。翻译岛田虔次著《中国思想史研究》、津田左右吉著《日本的神道》等。近年来兼及中国抗日战争史特别是武汉抗战史研究,共同主编《武汉会战时期日方资料汇编》等著作。
书籍目录
代序
自序
上篇 日本阳明学研究
何谓“日本阳明学”
井上哲次郎的“日本阳明学”论
孙中山和“日本阳明学”
梁启超和“日本阳明学”
张君劢和“日本阳明学”
朱谦之和“日本阳明学”
岛田虔次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岛田虔次的阳明学研究心路和解释方法
岛田虔次的“中国近代思维挫折论”
下篇 日本的中国研究
日本九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传统
日本著名诗经专家目加田诚其人其事
日本的董仲舒否定论之批判
日本学术界关于“儒教国教化”的争论和教训
邓豁渠《南询录》的发现和回归故里
关于尊经阁藏崇祯本《梧州府志》
张之洞的政法顾问松平康国
西乡四郎和《武汉观战通信》
后记
试读
“日本阳明学”批判(节选)
相比在日本来说,“日本阳明学”主张的“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原动力”论,在中国更有影响力。梁启超、章太炎、张君劢、朱谦之以及早年孙中山等对这一理论都倍加赞扬。
然而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明治维新成功于1867年(明治元年)。“阳明学”一词如果以《阳明学》杂志创刊标志其诞生的话,时间是1896年;如果以三宅雪岭著《王阳明》一书为“日本阳明学”原型的创立的话,时间是在1883年。一二十年后才诞生的“阳明学”怎么可能是一二十年前的明治维新的原动力呢?这一荒诞神话是如何产生的呢?
如前所述,“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原动力”,是三宅雪岭《王阳明》一书所创立的。然而,雪岭对阳明学和明治维新的关系没有加以直接的论证,只是说列于日本阳明学系谱的西乡隆盛学过阳明学,以及明治维新杰之一的高杉晋作是阳明学者。
1891年德富苏峰的《吉田松阴》一书将明治维新的原动力归结于发挥对外危机的“国民精神”和建立“民族主义”,把吉田松阴描写为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家马志尼式的“革命家”,认为松阴是阳明学者佐久间象山的弟子,于是明治维新初步和阳明学挂上了钩。
高濑武次郎对为何“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原动力”作了如下说明:
当幕府穷途末路时,英雄豪杰佐久间象山、锅岛闲叟、吉田松阴、商杉东行、云井龙雄、横井小楠等兴起。他们皆以阴明学练习其心胆,高其气格,贯穿道理心肝,填补忠义骨髓,死生谈笑见,能成就撼天动地大事业。
这一段话的可疑之处,在于他列举的这几个人物都不是阴明学者。
佐久间象山(1811-1864),本名修理,讳国忠,因崇拜宋代心学家陆象山而号象山,这也说明他不是阳明学者而最多只能算是心学者。佐久间是江户时期著名朱子学者佐藤一斋的学生,学的是朱子学,主要在兵学方面有成。井上哲次郎的《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第四篇第五章即为《佐藤一斋》。
锅岛闲叟(1815-1871),名直正,幕末时的肥前藩主(现佐贺县)。在明治维新前采取了亲幕府政策但又保持一定距离的态度。致力藩政改革,在藩政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及建立现代化军队方面有一定功绩。热心于“兰学”,但没有学习过阳明学的痕迹。
云井龙雄(1844-1871),米泽藩士(现山形县),曾跟随著名朱子学者安井息轩学习儒学。幕末时站在幕府方面反对维新势力,维新成功后被明治政府判处死刑。
横井小楠(1809-1869),熊本藩士,政治上批判过锁国和幕藩体制。但学习的是正统儒学,曾任肥前(熊本)藩校时习馆塾长。其诗云:“吾蔡紫阳学,学脉渊源深。洞通万殊理,一本会此仁”。
笔者曾想以批判“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原动力”为题写一篇论文,但经过调查发现,除了本文提到过的三宅雪岭、德富苏峰、高濑武次郎以及井上哲次郎的一些间接性论证。包括日本史、东洋史乃至中国哲学史在内的日本学术界从来没有人正式论述过这个问题,日本的大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上也没有类似说法。
总之,“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原动力”是“日本阳明学”为了夸大自己的影响,提高自己的权威而脆造出来的神话,不值一提。对此早年信奉过此说的孙中山先生也曾说:
或曰:“日本维新之业,全得阳明学说之功,而东邦人士威信为然,故推尊阳明极为隆重。”不知日本维新之前,犹是封建时代,其俗去古未远,朝期气尚存;忽遇外患凭凌,幕府无措,有志之士激于义愤,于是倡尊王擅夷之说以鼓动国人。是犹义和团之倡扶清灭洋,同一步调也。所异者,则时势有幸有不幸耳。及其攘夷不就,则转而师夷,而维新之业乃全得师夷之功。是日本之维新,皆成于行之而不知其道者,与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实风马牛之不相及也。
既然如此,这一论调不值得中国人那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