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嘉靖六年(1527)九月,王阳明受命征思、田。行前夜坐天泉桥上,弟子钱德洪、王畿以所见请益,他指出二人见解应“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并谓:“吾教法原有此两种。四无之说为上根人立教,四有之说为中根以下人立教。上根者,即本体便是工夫,顿悟之学也。中根以下者,须用为善去恶工夫,以渐复其本体也。”(《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二》)此段回答被王门称为“天泉证道”。孙奇逢《理学宗传》称之为“天泉证悟之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