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关于阳明学传入朝鲜半岛的时间,据韩国学者韩睿嫄研究,大致有四种说法:一是以李退溪(1502-1571)所著的辩斥王阳明《传习录》为依据,主张阳明学是在朝鲜中宗时代传至朝鲜的。二是以柳成龙(1542-1607)所著的《西崖集》中《阳明集后》一文为依据,肯定阳明著作东传是在朝鲜明宗十三年(1558)。三是以洪仁佑的《耻斋日记》为依据,主张阳明学的传入时间是在明宗八年(1553)。四是吴仲逸提出的阳明学东传朝鲜的时间是在1521年以前。
通过《传习录》传递的“评论阳明学术者”为依据,阳明学在朝鲜的初传可看成是在1521年以前。王学传入以后,在朝鲜时代,郑霞谷开创了“霞谷学派”,形成了颇具本土特色的韩国阳明学——霞谷学。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开始将霞谷学推向世界,以霞谷学为中心的韩国阳明学在韩国由“冷”变“热”,而“韩国阳明学会”的成立与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对推动韩国阳明学研究的国际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代表人物
南彦经(1528-1574),算是朝鲜王学的前驱。《朝鲜王朝实录》说:“今人学彦经者,亦多尚阳明矣。”
郑霞谷(1649-1736),名齐斗,字士仰,号霞谷,朝鲜阳明学派的开创者。其学派被称为“霞谷学派”,又称江华学派。其学问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41岁前,由朱转王,称“京居时期”;41岁至61岁,开始建构阳明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理论体系,称“安山时期”;61岁至68岁,内王外朱,称“江华时期”。在朝鲜时代,郑霞谷处在阳明学的中心地位,对阳明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朴殷植(1859-1925),1910年曾用汉文撰写了阳明学的入门书《王阳明先生实记》,这是近代韩国阳明学研究的起步。
郑寅普,撰著的《阳明学演论》,一般被认为是韩国近代阳明学研究的完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