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籍信息
主编:陈来,张昭炜
出版时间:2019年9月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45927
内容简介
2017年8月26至27日,为推动阳明学文献整理、促进阳明学研究,由清华大学国学院主办,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阳明学文献与思想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来自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的2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的30余位阳明学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次研讨会收到的阳明学相关研究论文有20余篇,本书是对论文进一步精选完善后形成的成果,主要围绕阳明学文献资料整理研究、阳明学文献与思想的关联阐释、阳明学思想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交流与研讨,大体反映了国内阳明学的文献整理现状与研究前沿。
作者简介
陈来,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有“陈来学术论著集”十二种,阳明学著作有:《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1991年)、《宋明儒学论》(2008年)、《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2003年)。
张昭炜,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阳明学研究,整理《万廷言集》(2015年)、《性故注释》(2018年)、《胡直集》(2015年)、《易余(外一种)》(2018年)、《王阳明图传》(2017年)等,主编“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第三编”、“阳明学要籍选刊”,著有《阳明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2017年)。
目 录
前言
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说
阳明杂考二则
《阳明年谱》流变考
王阳明天泉证道语录与《阳明年谱》的编写――罗念庵、钱德洪等论《年谱》书的相关讨论
阳明论《大学》“至善”
王阳明经学三题
王阳明、王畿书札三通考释
试论朱子、阳明及薛侃体用观的异同
“印证吾心”与“本义自足”――王艮对四书的理解
明儒蒋信“万物一体”说探析
从门人到批判者:明儒王道与阳明学之疏离
邹守益戒惧以致良知的工夫实践历程
江右王门刘阳论
王时槐的“独几”思想
陈嘉谟及其《念初堂遗稿》
黔中王门孙应鳌“仁本”心学思想探析――以《四书近语》为中心的研究
管东溟著作考述
论周汝登的四书学
孙慎行著作《困思抄》《慎独义》及其对阳明学的理论贡献
“朱陆之通邮”――论唐君毅对阳明之学的诠释与定位
原文试读
阳明学是明代思想史的重心,需要整理的文献及研究的内容都很丰富。阳明学的研究既要兼顾社会需求,同时也应坚守学术本位,尤其对于学者,应该以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为中心。阳明学文献是思想研究的基础,阳明学思想史的研究水平紧密联系着阳明学文献研究的水平。回顾近四十年的阳明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从《王阳明全集》到《传习录注疏》,再至《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陆续整理出版,阳明学的深入研究得益于新文献的发现与整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随着阳明学深入研究,阳明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渐趋疏离——文献学整理者侧重版本,珍本是关注的重点;思想史研究者重视文献的思想价值。当然,二者亦有结合点,如那些既是珍本又是重要思想资料的文献。
但是,二者的分歧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事阳明学文献整理者多侧重于文献本身,甚至沉湎其中,没有拣择,忽视思想研究,缺乏阳明学发展通史的全面了解,这不仅有碍于义理的深入,而且在义理辨析精微处容易出现标点断句错误。单纯从事思想史研究者,如果不建立在文献基础上,则易导致人云亦云,悬浮无根,立论不牢固;如果不发掘新的文献,很难超越既有的思想史研究成果。在文献整理的客观要求上,经过前期的工作,一些重要的阳明后学在文集整理与研究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这需要寻求新的阳明学文献与思想学术增长点。文献与思想兼顾,不仅有利于整理者选择有重要思想价值的文献优先整理,而且有利于研究者能够快速将新整理的文献纳入研究范围,从而形成新成果,推动阳明学发展。
从本次会议论文来看,既有针对王阳明的思想专题论述、行实年谱考证,又有王阳明新的文献辑录;既有阳明学的特定问题探讨,又有针对重要阳明后学学者的思想梳理;既讨论阳明后学的新文献,又论述这些新文献的思想。另外,还有阳明学的经学、四书学以及现代新儒家阳明学研究等论文,这本论文集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阳明学的新发展,这让我们看到阳明学在文献、思想、以及文献与思想融合方面仍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会议研讨中,参会者达成了一些共识,如果学者能够继续这次会议精神,在今后深入文献整理、思想研究与兼顾二者,这便达到了会议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