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916年,美国人亨克(Henke)英译了王阳明的作品,这是欧美翻译王阳明著作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对中国思想才开始注意,也才开始重视王学。在美国,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的兴起,中国哲学研究飞速发展,研究重心从先秦转向宋明,而欧美阳明学研究者的学术活动轨迹最终都汇集到美国。美国成为阳明学研究的先行者,且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如今,美国在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均设有专门的阳明学研究机构,其影响正超越狭小的学术圈在欧美社会中传播。
代表人物
亨克(Frederick G.Henke),是欧美第一个研究阳明学的人。1876年,生于美国爱荷华州。1900年,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后受邀担任南京大学哲学教授。1911年,应上海英国皇家学会华北分会的邀请,对王阳明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12年秋,亨克在英国皇家学会华北分会宣读了他的初步研究成果——《王阳明生平和哲学研究》。1916年,摘译《年谱》,全译《传习录》和《大学问》,并选译书信五十篇、杂文十二篇,形成《王阳明哲学》一书,开创阳明学英译的先河,成为美国研究阳明学的肇始。
陈荣捷,美籍华人,曾执教于夏威夷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60年,参与编写《大英百科全书》,执笔中国哲学部分,介绍了王阳明及王学。1967年,参与编写《美国百科全书》,执笔中国哲学部分,专门为王阳明设一编。他被誉为“北美大陆的儒家拓荒者”,其1981年撰写的《王阳明:西方研究与文献》是首篇关于阳明学在欧美传播的论文。陈荣捷翻译的《传习录》是目前最完整,也是最受好评的阳明学英译本。
张君劢,中国早期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留学日本、德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许多国家讲学,并对王学进行阐释。1963年,出版《新儒学思想》,专门列出章节讲解王阳明及阳明学派。他还撰写了很多有关王阳明的研究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宣读,在西方引起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