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王阳明年谱》曾记载:“遂告病归越,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久之,遂先知。”
年谱中所记载的阳明洞位于绍兴会稽山,是绍兴最古老的名胜古迹之一。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大禹,在平定水患之后,划定九州,他巡游江南,登会稽、探禹穴,在此留有金书玉简。他去世后埋葬会稽山,是为大禹陵。大禹所到的禹穴,后来被民间认为是阳明大神所居,于是成为道教的仙洞,称为“阳明洞天”,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洞天。
王阳明一生性喜山水,对大禹栖息过的禹穴和道教第十洞天的阳明洞,自然不会轻易放过。王阳明十岁时(1481年)随父迁居绍兴后,理应游览过阳明洞,当他考中进士之后,曾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到绍兴,在阳明洞中筑室而居,修炼佛教道义,调养身心。但从小立下圣人之志的儒家人物,王阳明悟了到佛教无益于世道,后又走出阳明洞,重新回到朝廷,去实现经邦治国的政治抱负。
后来在王阳明的一生中,凡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洞,都以“阳明洞”称之。而位于贵州的“阳明小洞天”,也是王阳明一生中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