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在王阳明悟得佛教和道教之不足的第二年,即弘治十六年(1503),会稽地区遭遇大旱,当时的会稽太守佟公,曾与王阳明是邻居,为人公正,勤政爱民。他特意邀请王阳明前来祈雨,王阳明最初坚决不肯,但最终被佟公的爱民之心所打动,最终决定前往会稽山祈雨,临行前,他写了一篇《答佟太守求雨》书,让人先送给佟公。文中开篇就谈到:“天道幽远,岂凡庸所能测识?然执事忧勤为民之意真切如是,仆亦何可以无一言之复!孔子云:‘丘之祷久矣。’盖君子之祷,不在于对越祈祝之际,而在于日用操存之先。”古时祈雨多用书符或者咒水,佟公之所以邀请王阳明来祈雨,可能跟王阳明在阳明洞中修行道术、能够发挥灵能的传闻有关。但王阳明却认为祈雨与迷信者、道士祈雨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要明辨迷信之祷和君子之祷,君子之祷在于敬诚,即全心全意为民执事,这样才能用自己的诚心来感动山川社稷之神。因此,从《答佟太守求雨》一文可见,王阳明信奉儒学、排斥道教神仙之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