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籍信息
作者:黄明喜
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7年10月
ISBN:9787546225968
内容简介
本书从甘泉岭南心学派和阳明的阳明心学派各自理论体系的组成、思想内涵、特点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介,既有翔实的史料,又有独到的学术观点,既有系统的理论阐述,又有通俗生动的解读,还原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湛若水和王阳明。
作者简介
黄明喜,江西上饶人,1964年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史研究所所长,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研究领域:儒家教育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研究。出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史论》等学术著作。在《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复旦教育论坛》《学术研究》《哲学与文化》《孔孟月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初识京师 一生交谊
一、一见定交
二、卜邻而居
三、大兴隆寺会讲
四、驻情诗文
第二章 天理良知 和而不同
一、各标宗旨
二、格物之辩
三、内外之辩
四、知行之辩
第三章 潜心学问 铸就名作
一、从《心性图说》到《圣学格物通》
二、从《五经臆说》到《传习录》
第四章 植根书院 传播心学
一、书院传学 有章有法
二、书院讲会 思想广布
第五章 开宗立派 薪火相传
一、弟子四千 二业合一
二、随才成就 各具风采
第六章 心学双擘 与时偕行
一、圣凡平等 启蒙德育
二、竞相争鸣 影响深远
附录
一、湛甘泉、王阳明年谱简表
二、湛甘泉弟子知见录
试读
湛氏若水(1466-1560),初名露,字民泽,后因避祖讳,改名雨,40岁时开始定名若水。字元明,号甘泉,谥号文简。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甘泉是明代心学奠基者陈白沙的衣钵传人,他们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岭南心学,以便区别于王阳明为代表的阳明心学。甘泉寿高,享年95岁,年少之时父亲去世,只能跟随母亲四处飘零,生活不乏艰难困苦。尔后经过科举仕进,由朝廷中的庶吉士做起,最后做了官属二品的礼部、吏部、兵部的三部尚书。
当然,他曾亲历了明代官场的险恶,也懂得人间世故,虽然也会遇到诬蔑、陷害,甚至弹劾之类,但他都能安然度过,这其中不乏人生智慧。甘泉一生不忘讲学,创办书院,招收门徒,传道授业、明理解惑。他勤于著述,善于思考,学术成果丰硕,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有经济的、政治的、礼法的、教育的、家规的、哲学的,等等,不愧为一代宗师,与同时代的王阳明堪称思想双峰。不唯如此,他的书院思想以及甘泉学派思想的形成及传承等,都值得人们去认真研究,以便从中汲取精华,为现代的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人格培养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
甘泉不同于阳明,尽管他们是好朋友,也都属于心学一系。但他们都不苟且于对真理的探索和坚持,在具体的学术观点上他们有分歧。甘泉讲“心无所不包”和“心无所不贯”。阳明讲“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心无所不包”说的是“心”包含了万物的存在,形上之“心”是万物的价值之源,“心无所不贯”说的是形上之“心”贯穿于万事万物中,当然也贯穿在人的言行当中。阳明讲“心外无物”突出了形上之“心”的价值之源,强调的是“致良知”同时,在价值存在上否认了“物”的独立自在性,故后来的王学禅化在这里就埋下了伏笔。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对甘泉的评价也许能说明问题:“湛甘泉豪迈峻敏,虽在力量上不如使其学风靡一代的阳明,但却比阳明资格稍老。他始终以体认之学为宗,其学与王学相互出入。阳明死后,湛甘泉又保持三十余年的长寿,在纠正当时朱子学亚流之弊的同时,又致力于救正王学亚流的猖狂之弊。”应该说,这个评价比较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