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余姚龙泉寺,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市区中心,坐落在林木葱茏的龙泉山南麓,面对碧波粼粼的姚江,是余姚最著名的一处佛教胜地。1997年3月19日,该寺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余姚龙泉寺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二年(336),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与杭州灵隐寺年代相仿,与宁波天童寺同为浙东名刹。据《光绪·余姚县志·典祀》记载,龙泉寺,东晋咸康二年(336)建,唐会昌二年(842)废,大中五年(851)重建,南宋建炎年间被毁。宋高宗因躲避金兵追踪,途经余姚,登龙泉山,赐金重建龙泉寺。至元十三年(1276),龙泉寺又毁于火。元贞元年(1295)重建。当时寺内除天王殿、大雄宝殿外,有弥陀阁、千佛阁、蟠龙阁、罗汉院、中天院、东禅院、镇国院、唤仙亭、更好亭、龙泉亭等,层楼迭阁,蔚为壮观。
明时,诗人学者,常荟集于此。王阳明曾组诗社于寺内,后又在中天阁讲学授徒。弘治九年(1496),王阳明回到余姚后,曾在龙泉寺结诗社,办文会,与魏瀚、韩邦问、陆相、魏朝端等志同道合的文人,一起畅谈游玩,切磋学问。嘉靖四年(1525),王阳明与余姚诸生讲会于龙泉寺中天阁。约定每月初一、十五、初八、二十三为讲会之期,并书中天阁壁以勉诸生。
晚清,英国侵略军曾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月掳掠余姚,龙泉寺再度被焚。直至光绪元年(1875),由功顺等18位比丘尼募化重建。从此,此寺改由比丘尼住持。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寺实行“工禅并重”。“文革”期间,殿宇被移作他用,佛像法器荡然无存。尼众星散。1990年3月,余姚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家的宗教政策,决定修复并开放龙泉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并从五磊寺调比丘益慧法师来寺主持。经五年努力,集资300余万元,得到国内佛教界高僧明畅法师、妙善法师、悟道法师等的支持,使天王殴、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地藏殿焕然一新,并新建客察、僧房数十间。
文献佐证
王阳明《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王阳明《书中天阁勉诸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承诸君之不鄙,每予来归,咸集于此,以问学为事,甚盛意也。然不能旬日之留,而旬日之间,又不过三四会。一别之后,辄复离群索居,不相见者动经年岁。然则岂惟十日之寒而已乎?若是而求萌蘖之畅茂条达,不可得矣。故予切望诸君勿以予之去留为聚散。或五六日、八九日,虽有俗事相妨,亦须破冗一会于此。务在诱掖奖劝,砥砺切磋,使道德仁义之习日亲日近,则世利纷华之染亦日远日疏,所谓“相观而善,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者也。相会之时,尤须虚心逊志,相亲相敬。大抵朋友之交,以相下为益。或议论未合,要在从容涵育,相感以诚,不得动气求胜,长傲遂非。务在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其或矜己之长,攻人之短,粗心浮气,矫以沽名,讦以为直,挟胜心而行愤嫉,以圮族败群为志,则虽日讲时习于此,亦无益矣。诸君念之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