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籍信息
作者:刘奇,赵伟,刘振宇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01
ISBN:9787501259373
内容简介
本书原文以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阳明全集》为蓝本,同时参考《四部丛刊初编王文成公全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四库全书王文成公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等着作。原文均有注音,原文前有背景介绍,后有疑难字句注释。是作者多年研究王阳明思想的成果,梳理古今研究王阳明的主要成果,以促进中国传统“致良知”“知行合一”教育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宗旨,使普通读者能开卷有益,对教学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奇,辽宁沈阳人,普祺集团董事长,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商总会副会长,沈阳市新联会会长,多年来致力于公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捐资建立明明德孔子学堂,主编《论语读本》等明明德教育系列丛书。
刘振宇,辽宁沈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教育交流与教育国际化、教育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华人华侨教育。
赵伟,辽宁铁岭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发表学术成果5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编辑出版学。
书籍目录
总序
王阳明学说本真及其巩固良心信仰之价值
凡例
一、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
二、教条示龙场诸生
三、送宗伯乔白岩序
四、示弟立志说
五、告谕浰头巢贼
六、教约
七、大学古本序
八、寄诸弟书
九、南赣乡约
十、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弭灾变疏
十一、书徐汝佩卷
十二、答陆原静书
十三、与黄勉之
十四、启问道通书
十五、答刘内重
十六、答顾东桥书
十七、徐爱录
十八、陆澄录
十九、薛侃录
二十、钱德洪录
王阳明年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
据《明史·王守仁传》与《王阳明全集》载,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他二十八岁中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创立了“致良知”“知行合一”“亲民”的理论学说。其三十四世祖王羲之及历代先人皆饱读诗书,曾祖、祖父、父亲皆为进士出身的朝廷重臣。
其生于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宪宗(在位二十三年)成化八年,即1472年;历经第十个皇帝明孝宗(在位十八年)、第十一个皇帝明武宗(在位十六年),去世于第十二个皇帝明世宗(在位四十五年)嘉靖七年,即1529年。
王阳明熟读圣贤书,又涉猎佛、道,修养严格,知识广博。而其所经历的四个皇朝,正是实施科举以八股取士,学术空疏,圣贤理论严重脱离社会的时代。
加之多年灾荒,民不聊生,官员少有忠正能事之臣,天下乱端频现。小皇帝、大太监,下情不能及时上达。致使明朝内地矛盾渐趋激化,多有民变;周边民族与明朝矛盾更加激烈,屡犯中原;西方世界开始觊觎中华利益,倭寇已成群袭扰东南诸地,甚至潜袭中华腹地。
朝廷面对种种矛盾难以为继,捉襟见肘,跋前疐后。王阳明受父祖多代影响,以国计民生为重,勇于担当。当掌权太监刘瑾为非作歹,迫害忠良戴铣等,其上书直言,反对奸邪当政,望皇帝为戴铣等洗除罪名。
刘瑾重责王阳明四十大板后,将其谪为贵州龙场驿驿丞。王阳明到龙场,既无住室,又无食粮,野兽出没,瘴气回荡,与当地人语言不通,难以生存。
其决心要活下来,以成就学圣人之志。于万般无奈中悟明凡事均须格除己心之非以归于正的道理。在此基础上,于以后历任官职上磨砺,逐渐形成了“致良知”“知行合一”“亲民”等理论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