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籍信息
作者:马东玉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4-01
ISBN:9787512632745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王阳明天资异于常人,是百年难出一个的奇才。曾国藩则以中等之资,凭着吃得苦、耐得烦,开出一片夹缝中的天地。后人对两位巨人的评价都很高,都说是真三不朽。本书将这两位不同年代的时代巨人,并列而较,为读者讲述他们的家世背景以及成功之道。
作者简介
马东玉,南开大学历史系本科、辽宁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曾国藩大传》《张之洞大传》《雍正帝本传》《清代社会文化——清代人物传稿》等;主编合著出版《清代全史》《中华百科要览》《中国历史学大词典》《经济人物列传》《中华魂廉政卷》《中国近代史》等书。发有中国近代史、经济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书籍目录
1 圣人的家世
2 龙图腾
3 志趣不同少年时
4 圣人的求索之途
5 会试崎岖行
6 初人官场
7 三十立于生死间
8 文死谏因皇帝昏愤
9 龙场悟道与修身煎熬
10 讲学与写信
11 镇抚南赣与编练湘军
12 初战义军
13 二战义军
14 三战义军
15 破心中贼难,破城中贼也难
16 王道圣业,乱臣贼子(上)
17 王道圣业,乱臣贼子(中)
18 王道圣业,乱臣贼子(下)
19 无辩止谤
20 自惕自概
21 起征思田,光明留给后人
22 无兵不帅,荣誉留给学生
23 损而未损,是非自在人心
24 圣人的“远略”
25 理学与心学
26 修身以成圣
27 齐家以成贤
28 圣人的人生哲学
29 用“心”修炼
30 针砭时弊,倡“知行合一”
31 唤醒内心的良知
32 历史的演变与王学的兴衰
33 蒲公英效应
试读
曾国藩论述“三不朽”,认为立德难,汉代以后几乎没有,立言者亦罕见。立德是虚空的,孔子立德也只能以言留给后人。此论很是,大德做出来很难,如何行大德能以确当的语言教化大众,把不朽的语言留给后人,指导大众的行为。如孔子,历史上也没记载他多少大德行为,可他却给后人留下《论语》,透视出他的德行之高,让后人学习。
曾国藩与王阳明比较,前者偏重行动,后者用功于立说。曾国藩一生努力于德行,向圣人的标准步步前行。他个人不断努力,一丝不苟,同时不断以特别真诚的态度、真挚的语言教育他的家人,他的弟子,从而留下了珍贵的《曾国潘家书》等,让后人当作与《论语》并论的教化书。
而王阳明深入研究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学说,钻研历代儒学儒术,联系社会实际作深层分析。在继承儒家先贤的基础上,创造出影响数百年的“王学”,又称“心学”。他创立的“心学”,有他独创的理论,如“知行合一”“致良知”“心本体”等。他的理论让后世论者皆以为他不再是继承和诠解孔子、孟子、朱子、程颐,而是传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和发现,因此才称他的学说为“王学”,他本人也该被称作“王子”了,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圣人——“王圣人”。
显然,王学与曾国藩的不同。王学有完备的体系,理论化、哲学化极强,是上层知识界的学说。任何一门学问的发展大都如此,如数学、物理等,由浅入深,发展为庞大高深的理论体系,仅少数人可以进入。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启发大众,在大众的道德层面上开花结果,王学的哲学化发展是必要的,如算术发展为高等数学,但在提高大众道德方面就显得有力使不上。
王阳明的学生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他就发现了王学的这个特点,就把王学下移,让广大民众参与学习和实践,把“心学”变成“百姓日用”之学。王艮说:“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皆谓之异端。”他强调“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知便不失,百姓不知便为失”。
曾国藩继承儒家,尤在朱熹的理学,后人称他为理学家,在理学上他没有创出个人的体系和新学说。但是,他把儒家学说逐条实践化,把理论变成修身、齐家、交友、处世、治军、为政的实际行动。他不仅言必称孔孟,行动也全按儒家信条和圣人标准去做。在道德层面上,连反对他、仇视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做得到位,想否认他也只能说他“镇压农民起义”。
故此章太炎说:“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称誉者并不否认他镇压起义,说他是圣人;否认者也只能说他镇压起义,说他是“元凶”。曾国藩以圣人标准来要求,不仅在修身和教育子弟,而是将此看成一颗“良种”,种子绵延,遍地开花,从而改良社会,挽救逐渐颓废的风气。
后世称扬王阳明,是他发展了孔孟学说,把儒家学说发展到,自然要研究、发掘他的学说,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而所以研究曾国藩,是他努力实践儒家学说,把孔孟学说中的优良部分,尤其是道德层面发扬光大,作出典范,推向社会,改造社会。如同我们说的“蒲公英效应”,在群众教育运动中,在官员的廉政教育活动中,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让社会道德从上到下好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