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基本情况
本文是一篇关于阳明先生讲述“如何为弟子”的议论短文,文章集中反映了阳明先生“放心”的治学、做人观念。
二、原文
来尔同志,古训尔陈。惟古为学,在求放心。心苟或放,学乃徒勤。勿忧文辞之不富,惟虑此心之未纯。勿优名誉之不显,惟虑此心之或湮。斯须不敬鄙慢入,造次不道放僻成。反观而内照,虚己以受人。言勿伤于烦易,志勿惰于因循,勿以亡而为有,勿以虚而为盈。勿遂非而文过,勿务外而徇名四。温温恭人,允惟基德。堂堂张也,难与为仁。卓尔在如愚之回,一贯乃质鲁之参。终身可行惟一恕,三年之功去矜。不贵其辦贵其讷,不患其钝患其轻。惟黾焉而时敏,乃闇然而日新。凡我同志,宜鉴兹铭。
三、译文
来吧,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听我把古圣人的教导告诉你们吧。古代圣贤的学问,只是要找回自己放失的心。如果心放失了,学问再勤劳也没有用。不担心文采不足,只担心自己的心灵还不够纯洁。不担心名声没有彰显,只担心自己的心灵受到障蔽。片刻不敬惧,息慢的态度就会乘机发生作用。半点不慎重,邪恶就会钻空子。反观自己的内心,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说话不要太随便,话也不要太多,志向不要因为懒散而消磨。不要不懂装懂,不要没有装作有。不坚持,也不掩饰自己的过错,不要为了名声而只追求表面的东西。宽厚而谦和的人,是涵养品德的基础。外表威严的子张,难以把他人引上仁义之路。最杰出的是似乎愚蠢的颜回,能始终坚持的是质朴而迟钝的曾参。终身可行的是一个“恕”字,三年的成就是去掉了自以为是的毛病。言辞敏捷不算可贵,语言迟缓才值得肯定;不担心迟钝,只怕人过于轻浮。尽力而为,努力学习,这样才能不求表现自己,而道德品质才会一天天有所进步。凡是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认真体会我的这篇铭文。
四、赏析
这篇铭文集中反映了阳明先生“放心”的治学、做人观念,曾一度被当作王门的“弟子规”,“放心”即找回放失的心。中阳明先生认为修习圣贤之学、做有德君子,“要反观而内照,虚己以受人”,以“恕”“谦”两字作为修行的精神内核,达到“勿忧文辞之不富”、“勿优名誉之不显”“言勿伤于烦易”“志勿惰于因循”“勿以亡而为有”“勿以虚而为盈”“勿遂非而文过”“勿务外而徇名”的“八勿”之境。告诫志同道合者要时刻保持戒慎警惧的心态,努力做一个温文尔雅、与人为善、宽厚谦和的有德君子。全文词句多来源于《四书》、《五经》等儒家传统经典,文字精炼,直指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