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来到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起初,他们在龙场驿的生活条件十分困难。贵州宣慰使安贵荣作为地方少数民族首领,对阳明先生的贤名早有仰慕,在得知阳明先生在龙场的处境后,便派人送去米、肉、金、帛、鞍马等物品,帮助他解决衣食住行的难题,还准备派人给王阳明挑水、砍柴,可谓考虑周到至极。
但王阳明自认是“戴罪”之身,自己都没有去拜访宣慰使,怎么能反倒收他的礼物,于是辞谢了安贵荣的好意。看到送去的物品被统统退回,安贵荣并未生气,反而再次派人送上金帛鞍马等厚礼。王阳明认为“愈有所不敢当矣!”又不收。可安贵荣的手下担心回去无法交差,坚持请求王阳明收下,王阳明万般无奈之下,勉强收受了米、肉等生活必需品,金帛鞍马如数退还,并写下一封情意恳切的感谢信(见《与安宣慰·一》)托来人带给安贵荣。王阳明这般谦恭礼敬的态度使安贵荣对其更加钦佩,此后两人常有书信来往,交往日深。
《与安宣慰·一》
守仁得罪朝廷而来,惟窜伏阴压幽谷之中,以御魍魉,则其所宜。故虽夙闻使君之高谊,经旬月而不敢见,若甚简伉者。然省愆内讼,痛自削责,不敢比数于冠裳,则亦逐臣之礼也。使君不以为过,使廪人馈粟,庖人馈肉,圉人代薪水之劳,亦宁不贵使君之义而谅其为情乎!自惟罪人,何以可辱守土之夫,惧不敢当,辄以礼辞。使君不复以为罪,昨者又重之以金帛,副之以鞍马,礼益隆,情益至,某益用震悚。是重使君之辱,而甚逐臣之罪也。愈有所不敢当矣!使者坚不可却,求其说而不得。无以,其周之乎?周之亦可受也。敬受米二石,柴、炭、鸡、鹅悉受如来数。其诸金帛鞍马,使君所以交于卿士大夫者,施之逐臣,殊骇观听,敢固以辞。伏维使君处人以礼,恕物以情,不至再辱,则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