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基本信息
本文作于正德三年(1508)四月,是阳明先生为辞谢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贵荣馈赠财物所作的一封书信。
原文
守仁得罪朝廷而来,惟窜伏阴崖幽谷之中,以御魍魉,则其所宜,故虽夙闻使君之高谊,经旬月而不敢见,若甚简伉者。然省愆内讼,痛自削责,不敢比数于冠裳,则亦逐臣之礼也。
使君不以为过,使廪人馈粟,庖人馈肉,圉人代薪水之劳,亦宁不贵使君之义而谅其为情乎!自惟罪人,何可以辱守土之大夫,惧不敢当,辄以礼辞。
使君复不以为罪,昨者又重之以金帛,副之以鞍马,礼益隆,情益至,某益用震悚。是重使君之辱而甚逐臣之罪也,愈有所不敢当矣!使者坚不可却,求其说而不得。无已,其周之乎?周之亦可受也。敬受米二石,柴炭鸡鹅悉受如来数。其诸金帛鞍马,使君所以交于卿士大夫者,施之逐臣,殊骇观听,敢固以辞。伏惟使君处人以礼,恕物以情,不至再辱,则可矣。
译文
我得罪朝廷来到这里,只有躲在阴暗幽深的山谷之中,至于被魑魅魍魉所吃,则正是我所应该得到的惩罚。所以,虽然一向知道您明义理,重感情,但来了很久也不敢见您,看起来我好像很高傲。但心中自责,觉得自己不能与官宦士绅相提并论,这也正是被贬之臣应有的礼节。
您不计较我的不对,又让管粮仓的官员给我送粮食,让管膳食的官员给我送肉,让负责养马放牧的人帮我打柴、汲水。难道我不知道感谢您的深情厚谊,体会您的良苦用心吗?但想到自己是一个罪人,不能够使守土官员屈辱地与自己交往,因而害怕不敢承受,于是非常礼貌地辞谢了您的馈赠。
您又不计较我的不对,昨天又送来金帛和鞍马,礼节更加隆重,情意更加深挚,我也更加震惊、害怕。您这样做,使您自己受辱更重,使我的罪过更大,我更加不敢接受了。使者坚持不带回礼物,怎么讲他们都不听。没办法,就算作您对我的周济吧,周济是可以接受的。恭敬地接受米二石,柴、炭、鸡、鹅都全部接受。至于金帛鞍马,是您用来与国家大臣交往的,送给被贬谪的臣子,是会骇人听闻的,只有坚决推辞。只希望您能待人以礼,合乎人情,不再送这些我承受不起的东西就好了。
赏析
本文为阳明先生辞谢时任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贵荣送礼而作。洋洋洒洒三百余字,将安贵荣因仰慕阳明先生贤名而一再送礼,乃至是超规格如“金、帛、鞍、马”等阳明先生作为贬谪之臣无法接受的馈赠。面对贵州地方长官安贵荣的这一送礼行为,写信既要做到合理拒绝又要表达真诚感谢,是十分考验个人的语言技巧的。
阳明先生先是说明自己“罪臣”之身,是不宜与当地高级官员结交的,更别说接受官员的贵重礼物了。这便肯定了对方给自己的礼物是贵重的,因身份原因不能全盘接受;但面对对方多次送礼的行为,一再拒绝也过于不近人情,于是便挑了生活刚需物资米肉、柴火一类收下,而贵重如“金、帛、鞍、马”,还是再次谢绝,并把这种收礼视为接受安氏的接济,结合阳明先生来到龙场时的生活处境,收下这些确实是生活所迫,而这又巧妙地体现了他与安氏之间的身份悬殊,合乎礼法。
总之,阳明先生围绕“礼”字作文章,将拒绝和感谢做到了合理真诚,语言张弛有度。且一定程度上也暗示贵如一方长官的安贵荣更应维护好待人之“礼”,相信安氏看完信件后,既能感受到谢意,也能收获到尊重,两人后续交往也刚好证实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