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抵达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用时三年时间,从还未有学社的龙场出发,辐射成“村村兴社学,处处有书声”的贵阳,以一人之力改变贵州办学风气,便是兴起于“龙场讲学”。
王阳明龙场驿丞在任3年,做得最多且成效卓著的便是教化与讲学两项工作,即面对普通百姓的教化与面对想要读书取仕的诸生群体的讲学。他因俗化导,以诚待人,很快获得当地百姓信任与爱戴,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他又将百姓帮助建造的简陋建筑、屋舍创设为龙冈书院,为当地百姓子弟开放式开展讲学活动。期间,他向龙场诸生讲述涵盖读书人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准则——《教条示龙场诸生》,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治学要求,约束指导诸生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以积极的态度和勇于改过的决心投入学习。此外,王阳明还撰写问答体文章《龙场生问答》以记述其传道授业时师生间相得无间、教学相长的真实场景,巧妙地映射其个人崇高的君子道德观念。
龙场讲学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远近更多慕名而来的求学者,贵州境内最著名的弟子有汤冔、叶梧、陈文学等,他们三人共建阳明书院,成为黔中王门的创始人物。
节选《教条示龙场诸生》部分内容如下: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