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基本信息
[明] 王阳明 著;陈椰、林锋 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01
ISBN:9787532593941
书籍介绍
本书正编选录王阳明重要的家训十四篇。由于阳明一生并未写作专著性质的家训,因此本书所选家训,多来自他写给家中子弟的书信。同时附录阳明弟子家训十篇,其中王畿家训三篇,邹守益家训两篇,黄绾家训三篇,薛侃家训两篇。
每篇均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实践要点”四部分。其中“实践要点”或者是对正文内容进行材料补充,或者是对正文中某些重要的观点、现象进行阐释,但最重要的,则是结合近人案例和当前现实,探讨阳明学派家训对我们当今教育实践的启示。
编者介绍
陈椰,广东澄海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出版专著《岭南学术思想》,编校整理《薛侃集》。
林锋,广东澄海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方向博士后。
目 录
导读:王阳明的门风与家教
王阳明家训
示宪儿
书正宪扇
岭南寄正宪男
寄正宪男手墨
客座私祝
赣州书示四侄正思
寄诸弟
示弟立志说
与弟伯显
与弟伯显札
与弟书
寄伯敬弟手札
与徐仲仁
示徐曰仁应试
附一:王畿家训
自讼长语示儿辈
北行训语付应吉儿
遗言付应斌应吉儿
附二:邹守益家训
书壁诫子妇
家约
王阳明家训译注
附三:黄绾家训
家诫
劝子侄为学文
戒子侄求田宅文
附四:薛侃家训
中离公祠训
与诸子弟书
后记
书籍试读
原 文
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
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今 译
孩子们啊,请听教诲:勤奋读书,须要孝悌。为人谦恭,遵守礼仪。节制饮食,戒除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利。不要任性,不要斗气。不指责人,反求诸己。能忍让人,乃为有志。能包容人,方成大器。做人好坏,全在心地。心善则善,心恶则恶。人如果实,心似果蒂。果蒂若坏,果实落地。我教你的,全在这里。你要听记,切勿轻弃。
简 注
儿曹:儿辈,孩子们。
孝弟:又作“孝悌”,意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礼义:礼法道义。《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任情:放任情感,不受约束。宋明理学继承孟子的看法,认为人性本善。但他们又认为人情是有善有恶的,过于放任自己的情感将导致人的堕落。
自治:自我管理,此处指修养自己的德性。
下人:自居人下,对人谦让。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谛:仔细。
实践要点
这篇王阳明的教子“三字经”收录在《王阳明全集·外集·赣州诗》中,所谓“赣州诗”,指的是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到十三年十二月王阳明巡抚赣州期间所写的诗。
正德十年(1515)正月,44岁的王阳明以及弟弟守俭、守文、守章都膝下无子,父亲王华选了三弟王衮的孙子,即王守信的五子王正宪过继给阳明,这一年,正宪才八岁。翌年秋天,经兵部尚书王琼推荐,王阳明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江西、福建的南赣汀漳地区,历时两年有余,终于平息了山寇暴乱,因军功而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区剿匪的日子里,他仍不忘寄诗来开示年少的儿子。
王阳明曾说:“古人所有教其子者,不外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此诗指点的正是德性伦常,写得通俗浅白,琅琅上口,直指人心,点出做人的根本在于心地善恶,这也是阳明教育思想的核心——从心地出发,由德行入手,将人培养成“良士”。
另一个要点就是要学会包容与忍耐,才能成就大器。儒家经典《尚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道德经》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提倡包容、不争,佛教则有“忍辱波罗蜜”的说法,把忍视为众生解脱到达彼岸的修行方法之一,《圣经·罗马书》说“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乃至于近代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自由主义者胡适,晚年喜欢讲“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可见,古往今来的贤人智者都提倡克制、容忍来磨砺心性,进而改良社会风气。
此外,基督教“七宗罪”中有饕餮、傲慢、贪婪(其他四种是暴怒、懒惰、淫欲、嫉妒)、佛教五戒中有“不妄语”(其他四种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饮酒、不邪淫),与王阳明的节饮食、毋说谎、毋贪利、毋斗气也是相应的,更可知东西方圣人,心同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