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有两个塔,塔山文化公园这边上的就是天塔,在山上,另一个在隔河的对岸,在地上,称为地塔,放眼望双塔,对影映苕溪,隔溪相对峙,形成“双塔耸秀”景观,给古镇频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安乐塔,吴越王子筑庵养疴于此而愈,故名安乐,今遗塔现存”。安乐塔始建于五代(公元907-947年)。相传吴越王之子钱锷,养病于余杭而愈。便在原狮子山顶,兴建宝塔。取名安乐塔,狮子山改名安乐山。原塔为六面五级,明邑人董钦增筑至七级,有小雷锋之称。乾隆庚寅年(公元1770年)邑人潘琦董修塔,有铁顶,后遭雷击损毁。嘉庆甲子年(公元1804年)邑人集资补建。民国10年(公元1921年)又遭雷击,塔顶毁坏。1986年重修。
弘治十六年八月,在杭州养病的王阳明与来访的夏鍭共游塔山,有诗唱酬。夏鍭作《与王伯安夜登塔山》诗:“秉烛暮何之?闻山不敢迟。白云封欲遍,清露湿相宜。僧定自禅榻,鹤惊空树枝。有怀支许辈,塔尽草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