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基本信息
作者:李洪卫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1-09-01
ISBN:9787542674296
书籍介绍
该书对传统西方哲学和当代西方哲学关于自由意志问题的思考做了一定梳理,就阳明学在该方面的潜力做了相应的提示,还就身心关系中凸显的晚近认识论方面的一些观点做了简略的探讨。通过身心一体、身心整体的探讨指出个体道德意志之现实化的可能性,试图就这个问题的哲学思考提供传统儒者在理论思考和体证、实证层面的一些智慧。
作者介绍
李洪卫,河北南皮人,1967年生。法学学士、硕士、中国哲学博士。河北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学术专著《良知与正义——正义的儒学道德基础初探》(上海三联书店)《人文理性与政治秩序-20世纪文化保守主义的思维特质探析》(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曾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 录
上 编
第一章 立志与身心整合的工夫
一、 身心导向之涵养: 立志与主一
(一) 立志的诠解与功用
(二) 立志与定气
(三) 志道与世俗功名
(四) 主一
二、 身心整体的养成: 静坐、循理与除傲务谦
(一) 存心与静坐: 心与气的一体调和
(二) 循理与正念: 身心整全的工夫
(三) 除傲务谦与“和气”
三、 修养境界
(一) 求中与何思何虑
(二) 何思何虑与定心洒落
(三) 气机和畅与“乐是心之本体”
第二章 知行贯通中的诚意工夫与身心问题
一、 知与良知
(一) 朱子的知觉和知识之“知”
(二) 知即良知
二、 诚意: 统合身心与知行的工夫
(一) 诚意与诚身
(二) 诚“意”: 身心统一、知行同一的工夫
三、 意念、意气与诚意工夫的关系
四、 知行相互关系中的身心问题
(一) 身心的整体与知行的一体
(二) 学、问、思、辨与身心的关联
(三) 身心整体性问题的小结
五、 良知的体知
(一) 为己之学与身心
(二) 文字牵制与身心探究的障碍
(三) 默而识之的体知: 体会、体察、体悟、体证与随机点化
六、 结语
(一) 知行本体与致良知的统一
(二) 良知的直觉性是身心的直贯
本章附/知行本体的提出
……
下 编
第五章 生之谓性与有无之境
一、 生之谓性的宋明诠释
二、 气与理的对立统一关系: 唐君毅的解释与讨论
三、 天命下贯与气机流行: 牟宗三对生之谓性的解读与讨论
四、 有无之境的诠释与争论
(一) 无善无恶的内涵
(二) “四句教”之定论及四有与四无的教法之辩
五、 有无之间的儒家纠结: 对唐君毅、牟宗三哲学研究之分析
(一) 禅宗与阳明工夫之异: 唐君毅之工夫论阐释
(二) 先天立根的超越证悟与致良知的统一: 牟宗三的哲学阐释
(三) 小结: 无的境界与玄学之异
第六章 身心感应、一体之仁与心物关系的阐释
一、 心体之物与感应
二、 寂与感的辩证关系
(一) 灵明感应之几
(二) 牟宗三论寂与感的辩证关系
三、 觉知与万物一体观的辨析理解
(一) 朱子论仁与生意及其比较
(二) 恻隐之心之理一分殊以及善恶有无
四、 心物关系的理论问题
(一) 纯粹意识与元意向性
(二) 世界的界分与一体: 意志的指向与唯识心量
(三) 意识之流与心物关系
(四) 基于意向性的交互主体间性与关系实在论
五、 结语
省略号
征引文献举要
索引
(目录有删减)
书籍试读
阳明心学凸显“心”的内涵及其引导性、规范性和修证层面的指向意义,这也是本书的题中之义。但是在此基础上,本书还着重强调了“身”与“身心一体”、“身心整体”等向度的展开。其目的在揭示阳明心学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的身心层面的根据,说明知行合一和阳明所指示的“自由”是在具有直接行动力层面上的论说,这个“行动力”是身心一体和身心整体的,否则便不具有行动的能动性,或仅具有思维的能动性而不具有身体行为的能动性,或只具有动机性但无法具体实践或无法完全践履。
这个论述同样体现在阳明关于人格修养和生命完善的叙述中。他在对儿童教育和成人之为圣贤的修养维度仍然强调这种身心一体的圆融,当然,良知本根的心灵精神之向导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旦达到彼种境界(良知致),而身心一体性和整体性则会呈现。由身心一体和身心整体所关涉的工夫与境界同时联系到个体道德行为的行动能力,如阳明所谓“乐是心之本体”、“乐不容已”之“直”的冲动等,前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身心状态,而后者同时亦然,从行动能力上说即孟子良知良能中的“能”,这一问题我在《良知与正义——正义的儒学道德基础初探》一书相关章节就自由意志与知行合一以及“能”的动力问题以及孔子之“直”作了一定阐述。所以,本书未就此再做更多展开,而是就有关学者的相关论点做了一定的评述。
本书中关于“感应”或“感应之几”的讨论也是在这个身心境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获致和展开的。同时这个感应的内在同一性,即感官感知与内在心灵感知的统一性、整体性与佛家唯识学的关联以及一些相关的现象学阐释,也是本书中的重要议题。书中虽然对该问题做了一定探讨,但是还是初步的,其中还有较多开放思考的空间,还需要继续研究拓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