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基本信息
作者:周建华,刘枫
出版时间:2020-11-01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1084890
书籍介绍
本书前写王阳明汀漳平叛,雷霆出击,荡平数十年的盗贼;奏设平和县和巡检司,强化当地治安,奉行安民乐业之长策。中写阳明心学入闽,由马明衡、郑善夫、聂豹,再到王时槐、李贽、黄道周,阳明后学积极传布和弘扬,心学在福建扎根生长、硕果累累。后附王阳明奏疏、公移、诗,将王阳明和王学相关的福建人、事汇集在一起,是阳明莅闽、传道建功的生动文字记录。
作者介绍
周建华,赣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从事阳明学、宋明理学研究30多年。
刘枫,江右人士,客居闽南;好古乐、好旅行、好美食、好藏书,尤喜国学。
目录
第一章 文公阳明双峰并峙
一、望重如岳百代文公
二、阳明莅闽传道建功
三、阳明后学深耕八闽
第二章 钱塘遇险蓦至武夷
一、移居胜果脱厄钱塘
二、海上天风吹至武夷
三、建祠立学纪颂先贤
第三章 奔赴汀漳平定乱局
一、南赣汀漳千里皆乱
二、摸清敌情知己知彼
三、选拣民兵准备打仗
四、十家牌法有效管理
第四章 初战漳州设平和县
一、察度军情确定方略
二、十一路军雷霆出击
三、知行合一事上磨砺
四、立平和县建九峰城
五、设巡检司强化治安
第五章 得胜述怀军功吾心
一、回军上杭赋诗记怀
二、瑞金撰文祭净众寺
三、会昌祈雨祷告赖公
四、于都勒石摩崖阐性
第六章 寇平民和风俗化成
一、创建学庠传道授业
二、设立祀典致心乡礼
三、典籍方志历历有载
四、衣冠文物习尚相沿
五、阳明文化代代传承
第七章 古邑上杭行台驻节
一、上杭德惠有口皆碑
二、擢拔精英奖掖人才
三、门人后学流寓上杭
四、文化遗存启慧后侪
第八章 征战漳南部属幕僚
一、胡琏
二、钟湘
三、顾应祥
四、周期雍
五、其他将领和属下
六、生员、义民
第九章 马明衡:闽中王门始于马氏
一、马明衡生平
二、马明衡之父马思聪
三、《传习录》师徒问答
四、与王阳明书信往来
五、《明儒学案》有载
六、作《平和县碑记》
七、留题武夷山
第十章 闽海才子道融姚江
一、郑善夫
二、童世坚
三、林学道
四、陈国英
五、林达
六、陈大章
七、丘养浩
八、王慎中
九、林希元
十、林富
十一、林万潮
十二、郑岳
十三、刘鳞
十四、童志熹
十五、邱原高
十六、陈鸣球
十七、柯维骐
十八、吴钰
十九、王襞
二十、林讷
第十一章 黄道周:调和朱陆服膺阳明
一、黄道周生平
二、为平和王文成公祠作碑记
三、作《书王文成公碑后》
四、作《王文成公集要序》
第十二章 李贽:心廓八纮识洞千古
一、李贽生平
二、李贽与阳明学
三、李贽和耿定向、耿定理
四、李贽与周思久、周思敬
五、李贽与其他阳明后学
第十三章 门人后学过化八闽(一)
一、黄宗明
二、黄直
三、董燧
四、聂尚恒
五、朱衡
六、曾忭
七、饶思聪
八、郭子章
九、何春
十、张元忭
十一、耿定向
十二、徐渭
十三、丰熙
十四、邵经邦
十五、许孚远
十六、.刘同升
十七、徐用检
十八、季本
十九、林颐庵
二十、王玑
二十一、王正思
二十二、李材
二十三、郭持平
二十四、卢述
二十五、耿定力
第十四章 门人后学过化八闽(二)
一、柯乔
二、徐允恭
三、胡希周
四、黄齐贤
五、钱楩
六、朱勋
七、尹一仁
八、周案
九、周贤宣
十、周道通
十一、周贤
十二、刘玉
十三、刘阳
十四、薛宗铠
十五、陈思谦
十六、陈琠
十七、黄弘纲
十八、宋仪望
十九、钱一本
二十、钱凤翔
二十一、蒋信
二十二、万廷言
二十三、陈九川
第十五章 聂豹:泉州传心晋江践道
一、聂豹生平
二、任职福建
三、在福建哭悼阳明
四、福建著述
第十六章 王时槐:保境安民过化漳南
一、任职福建
二、福建年谱简编
三、福建诗歌
第十七章 讲学游历流寓过化
一、罗洪先
二、邹守益
三、欧阳德
四、王守礼
五、王畿
六、王大用
七、闻人诠
八、与王阳明有交集的闽籍官吏学人
第十八章 施邦曜:先生集要流芳千秋
一、廉能治漳不收一竹
二、公论当存巧救石斋
三、建祠立碑永志青天
四、学宗阳明编纂《集要》
附录王阳明福建诗文
一、奏疏
二、公移
三、诗文
四、书信《与王晋溪司马》
参考文献
书籍试读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狭山多,远离中原,但文化昌盛。
自南宋以来,福建深受理学的浸润。自杨时程门立雪,得二程真传,后传罗从彦、李侗,至朱熹,集其大成,其后还有真德秀等,都是理学大家,闻名海内外。
朱熹遗迹遍布福建各地——朱熹办的书院、朱熹讲过课的地方、朱子祠、朱熹吟诗作赋的地方。朱熹的弟子后学更是遍福建。
王阳明来到福建,一次纯粹是偶然,还有一次是偶然中的必然。第一次,是他触怒阉宦,贬谪龙场,至钱塘,为避追杀假投江而逃,想不到竞飘堕闽界,这一次是偶然而来;第二次是奉钦命至漳南平匪,而这一次则是偶然中的必然。王阳明之前,朝廷已命文森任南赣巡抚,要是文森如期上任,就没王阳明什么事了。但文森一听江西南、赣,福建汀、漳以及广东惠、潮、韶、南雄,湖广郴、桂千里皆乱,贼势猖獗,匪情严重,不敢前往,托病逃避,历史的责任落到了王阳明身上。平乱是必然,王阳明任南赣巡抚,则多少带点偶然成分。
王阳明的学说来自孔孟,自然也得益于朱熹,但与朱熹还是有所不同。在朱子学作为官方显学盛行的时候,王学曾一度被视为“异端”。按理说,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福建,王学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然而,由于历史的机缘,王阳明过化福建,使得王学在朱子学的圣地上,有了一席之地。
《漳州府志》载:“明自成化以前,姚江之说未兴,士皆禀北溪之教,通经明理,躬修实践,循循乎上接乎考亭,无异师异说以汩之,不亦善乎!正德以后,大江东西以《传习录》相授受,豪杰之士翕然顾化。漳士亦有舍旧闻而好为新论者。如邱氏原高‘昔信理,今信心’之说,陈氏鸣球‘吾心无二,之云。骤闻其言,似直截简易而近似乱真,前修辨之屡矣。然其敦行义,爱名节,居官立朝,较然不欺其志,视末俗之沉没于功利声华相去远矣。故备列之,而论学宗旨则不可以不辨。有志斯道者知禀北溪之为是,则知从姚江之为非。二代渊源授受,亦因之可觇焉。”北溪即是朱熹在漳州最得意的弟子陈淳。
大体上说,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并非完全对立。周敦颐自江西南安收二程为弟子,手授《太极图说》和《通书》,宋明理学由此奠基。福建将乐人杨时以及游酢“程门立雪”,受学二程,列程门“四大弟子”,继而又有南平罗从彦以及李侗也得二程之旨。南宋之后,朱子学成为官方显学。至明代,北有许衡,南有吴与弼,继承并发扬了朱学学统。明代开国,朱元璋亦用朱学治国。广东人陈白沙崛起岭南,发心学先声,然后有了王阳明。
正因为阳明心学也是宋明儒学的重要一翼,因此,王学在朱学的繁盛地传播,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即使在朱学发轫的崇安(武夷山),也还有阳明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