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基本信息
作者:邵逝夫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ISBN:9787559665836
书籍简介
本书是资深儒家学者邵逝夫先生最新关于阳明学的讲义稿,综合大量史料和古今研究成果,分为立志、龙场悟道、的见良知、事上磨练、随顺良知、纯然良知六讲,将阳明先生一生的经历和学问做了非常详尽和条理化的讲述,尤其注重从儒学在心学这个向度的解析。与已有诸多有关著述不同的是,作者紧扣阳明先生学问“致良知”“知行合一”两大核心精神,以自身的修身工夫为出发点,兼顾历史学和哲学两个领域,力求从阳明本身谈阳明,不生枝节,不以概念视人,格外着力于阳明学“修身”层面的进路,将阳明一生六个阶段的学问进境和具体修身工夫讲述得十分透彻,对当今阳明学热潮下忽视修身工夫的根本弊端,起到了弥补作用。全书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易懂,相信会对今天有志于身心提高的学习者有很大的助益。
作者简介
邵逝夫,字贞元,江苏射阳人。曾师从朱季海先生研习训诂。早岁湎于世间名利,中岁兼修儒佛,终而归于儒。常年讲学于苏州、邹城、郑州等地。2014年春,发起贞元义学。2018年起,推行明志教育。撰有《颜氏家训》(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诗经选释》(连载于《新经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大学释义》《中庸释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等。整理、导读有《驳吕留良四书讲义》(收《朱轼全集》,复旦大学出版社)、张栻《论语解》《孟子说》、张载《正蒙》(黄山书社)等。
目录
序一(张旭辉)
序二(吕绍林)
序三(刘镔锐)
前言:我们究竟应该向阳明学什么
小引:光明此心
第一讲 立志
一、阳明立志始末
二、责志的力量
三、人无志不立
第二讲 龙场悟道
一、关于悟道的三个误区
二、何谓悟?
三、悟道龙场
四、阳明究竟悟到了什么?
五、阳明之悟绝非禅悟
第三讲 洞见良知
一、悟后起修更重要
二、阳明悟后生涯概述
三、省察克治
四、心上体认
五、阳明的所教即其所为
第四讲 事上磨炼
一、从静水沉泥到去泥纯水
二、破心中贼难
三、宸濠之变
四、忠、泰之难
五、以良知为明师
第五讲 随顺良知
一、阳明揭示“致良知”之教的始末
二、“致良知”之教纲要
三、知行合一
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五、狂者胸次
第六讲 纯然良知
一、天泉论道
二、赴任途中讲学
三、平定思恩、田州之乱
四、破八寨、断藤峡之贼
五、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六、阳明遗志
参考书目
附录:此心如月照空明
书籍试读
“此心光明”,又何需赘言?阳明一生修学,最终落实于“此心光明”四字。我们也可以说阳明一生的修学,便是光明了此心。而我们学习阳明,研习阳明学,所当关注的正是光明此心。——人人都能光明此心,就是阳明的愿望,也是我们今日研习阳明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光明此心?《传习录》中有一段记述,颇为切要:
问:“近来用功,亦颇觉妄念不生,但腔子里黑窣窣的,不知如何打得光明?”
先生曰:“初下手用功,如何腔子里便得光明?譬如奔流浊水,才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俟澄定既久,自然渣滓尽去,复得清来。汝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既久,黑窣窣自能光明矣。今便要责效,却是助长,不成工夫。”
据记载,本条由阳明门人黄修易所录,也应该是由其所问。黄修易,字勉叔。修易当是尚在静坐澄心上用功,他做到了“妄念不生”,可是胸中却还是黑漆漆一片,所以有问:“如何才能使得胸中光明?”阳明指出了两点:一、修学不可以急于求成,不可以“责效”,否则就很容易沦为“助长”。“助长”一说,本于孟子。孟子曾经讲过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来比喻修学时的刻意用力。“助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二、要转黑窣窣为光明,“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这两点,一个针对修易的病症——急于求效益,一个则指示了正确的方法——“在良知上用功”。所谓“在良知上用功”,在阳明那里,包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切实的去洞见良知,一层是事事都付诸良知。修易“初下手用功”,应当还处于第一层,也即先要去切实的洞见良知。果真洞见了良知,哪怕只是瞬息的体察,也会明了良知之光彻天彻地,又如何还会有“腔子里黑窣窣”的说法?
洞见良知,而后事事付诸良知,这便是光明此心的要诀。当然,果真洞见良知,自然也就会要求自身本着良知而为,这就是良知的力量。所以,根本的工夫还是在于“的见良知”——真真切切的洞见良知。当我们的生命时时刻刻都付诸于良知之时,即是光明此心之时,也就是良知的全然落实之时。
光明此心,便是落实良知;良知落实,此心自然光明。一切都需要围绕着良知展开。而关于阳明学的修习,正在于良知的落实。良知未曾落实,便是不曾真实修习阳明学。我们此番探讨的努力,正在于究明良知并落实良知,也就是“致良知”。“致”得了良知,便是光明了此心。我很期望在一系列的分享之后,诸位全都能够切实的去“致良知”而“光明此心”。若非如此,我们就是在虚度年华、荒废生命!敢不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