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阳明心学与多元文化的会通》
作者:吴小丽
出版时间:2023-08-01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18814459
本书的写作主要是立足于儒释道文化交融的视野,分九章来系统地考察王阳明对先秦儒家之礼乐思想、“内圣外王”的继承与发展,重点对其“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心学命题进行了再诠释。
本书还对宋明理学、阳明后学及阳明思想的当代价值等问题予以简要考察,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到王阳明思想的多元化特点,既有对前代思想家们的继承,也有对后学的影响并具时代意义。
吴小丽,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博士。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贵阳孔学堂签约入驻学者。已在《中国宗教》《民族论坛》等相关专业期刊以及国内外重要论坛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与导师合著重点“985”工程《汉传佛教》一书,还曾经交流访学于美国、土耳其、泰国、新加坡等地。
序言
绪论 王阳明思想研究之历程回顾
第一章 儒家格范与人生理想
第一节 儒者王阳明
第二节 立于礼与成于乐
第三节 性一而已与心体存养
第四节 出佛老人儒与内圣外王
第二章 良知本体与格物至善
第一节 良知本体与戒惧慎独
第二节 格物至善与止至善
第三节 道无精粗与见有精粗
第三章 心之本体与万物一体
第一节 心之本体与内在层次
第二节 心、理与意、物
第三节 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之仁
第四章 致良知与明心见性
第一节 致良知与万物同体
第二节 明德性与致良知
第三节 良知与天下可得而治
第四节 日用功夫与良知
第五节 不思善恶与磨炼净尽
第五章 圣人之学与日用功夫
第一节 圣人可学而至与性无不善
第二节 涵养识见与居敬穷理
第三节 体用一源与知行并进
第四节 华严与禅之体用
第六章 圣人之心与方便法门
第一节 大中至正与彻上彻下
第二节 死生之道与常提念头
第三节 圣人致知之功与佛家心印
第四节 制心一处与圣人之心
第五节 心、理与幻、实
第七章 宋明理学与阳明心学
第一节 无极而太极与诚
第二节 太虚即气与穷理尽心
第三节 天理、人性与格物
第四节 心统性情与主敬涵养
第五节 心即理与格物致知
第八章 阳明心学与阳明后学
第一节 平民文化与淮南格物
第二节 四无说与三教一源
第三节 良知本寂与善恶之辩
第四节 主静去欲与收摄保聚
第五节 心无定体与慎独知几
第九章 社会治理与时代意义
第一节 知行合一与乡村振兴
第二节 廉洁自律与具体实践
第三节 民为邦本与亲民仁道
附录
阳明文化守护者
阳明文化继承者
阳明文化传播者
阳明文化发扬者
后记
参考文献
悲呼!阳明先生逝有近五百载,期间圣哲应世也稀。先生之道,语其大则旨趣幽深,贤智之者累世不能达其本;语其小则粗浅鄙陋,鄙愚之人不屑通其学。
窥先生之道无他,“一心”而已矣!何谓此耶?心,本无善无恶,自具良知良能,是谓天之性理也。心体妙用,百姓日用而不知,由不知故以为无,由以为无故私情妄动,悖逆天之性理,遂成人欲。欲中求欲,不知求放心之方,泯灭善恶,丧失天良,内境已乱,又加外景噪杂,学好难,学坏易,虽阳明先生在世,若不自求放心,此亦难转也!
探先生之遗言,求放心之道,至为简易,惟知行合一而已!此道之简易,呓语小儿能言,耄耋老朽难行。何以故?人有贤愚中人,事有轻重缓急。贤者,一念知即是行;愚者,事事勤行即是知。然,惟有中人,处情欲之中,皆以自我为至贤;在资本之世,皆以名利为重急;由是颠倒本末,知行难一也!
兹有学者吴小丽,入于黔中,与人为善,志趣善发,欲以阳明先生之遗教,兼济人我,服务于新时代而尽应有之力。勤苦之下,遂成《阳明心学与多元文化的会通》一书,九章叁拾万余字,综述古今学人之阳明学研究成果,于新时代大背景之下,阐释阳明之学,以经世致用,不可不谓之辛苦!又有杨长者德俊、李长者小龙、赵长者长海、华善人建新等等,恪守阳明先生之教,弘宣先贤先圣之道,于此物欲横行之世,甚为赞叹。
愚与吴老师相识久矣,知其善行,又知其编撰过程之辛劳,老师不以愚学问浅薄,资质平庸,受邀作记,宠辱若惊,再三推之不却,见识有限,聊聊记之,不敢规物,以自激励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