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本书择取了八位在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为其作传。这八位人物分别是:司马迁、王羲之、陶渊明、朱熹、王守仁、李贽、李时珍、李叔同。本书有丰厚的考据基础,作者对关于传主的许多生活及创作细节进行了考证,推演出了不同于其他传记的独有观点。
骑桶人,幻想文学作者,代表作《归墟》《夜叉》《喜福堂》《春之牙》等,出版有短篇集《捕梦天王》、长篇《流枫川志》、文史作品《鲲与虫》及李叔同传记《人间有味是清欢》,曾任《九州幻想》执行主编,并创办幻想文学电子杂志《九歌》。
司马迁
王羲之
陶渊明
朱熹
王守仁
李贽
李时珍
李叔同
附录
吴单贾义列传
闽僧
初心
王阳明十二岁时,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那一天,王阳明和同学们在长安街上走着,他们遇到了一个相士,这个相士看到王阳明就惊讶地说:“我来为你看相,你以后要记住我的话,你的胡须拂到衣领时,你进入圣境;你的胡须垂到丹台之上时,你的圣胎结成;你的胡须垂到丹田之下时,你的圣果就圆满了。”
这个相士的这一番话,促成了王阳明的初心。什么初心呢?就是要成为一个圣人。
他回私塾之后,就问塾师:“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塾师说:“惟有读书登第最重要。”王阳明表示怀疑:“登第恐怕还不是最重要的事,读书学做圣贤,或者更重要。”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听说了,笑他:“你想做圣贤呀?”
当时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个十二岁的孩子,后来果真成了一个大圣人。
少年
少年王阳明这种超级自信的性格的养成,或许与他的家族有关系。
他的祖籍,是浙江的余姚。据说余姚王氏是王羲之的后代,虽然近年来也有人考证说,他们其实不是王羲之的后代,而是王羲之的伯父王导的后人,但总之,余姚王家是一个高门望族,是没有错的。
明朝初年,王阳明的高祖王纲,因为诚意伯刘伯温的推荐,以七十岁的高龄被朱元璋召去做了兵部郎中,之后又被派到广东,在增城为海寇所劫,被杀死了。
王纲的儿子王彦达背着父亲的尸体回到余姚,葬于禾山。王彦达因为父亲死于国事,非常悲痛,不仅自己终身不仕,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子孙出去当官,所以王家之后的几代都没有人出仕,但书香世家的传统却没有断绝。到王阳明的祖父王伦这一代,因为几代都无人出仕,王家已经穷得“环堵萧然”,除了几箱书之外,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了,所以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就不得不出来参加科举。偏偏王华还是一个学霸,少年成名,之后虽然连举不利,但是在王阳明九岁那一年,王华考中了浙江省第二名的举人,随后又在次年的会试中高中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在明朝,翰林院就是一个内阁大学士的养成所,而翰林院编修一职基本上就是为未来的内阁首辅准备的,王华的前程可以说是无比远大,而他之后的仕途,在武宗没有上台之前,也都一直非常顺利。
王阳明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族里,而他出生时又伴随着许多的异象:先是他的母亲郑氏,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他,而在他出生那一天的晚上,他的祖母岑氏又梦到有神人穿着绯衣在云中鼓吹,送孙儿给她,梦醒时正是王阳明出生之时。于是王阳明的祖父王伦,就给王阳明起名为“云”,而王阳明出生的那一幢楼,也被乡人们称为“瑞云楼”。
但是王阳明一直到五岁都不会说话,直到碰到一个僧人,那僧人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这意思是说“雩”与“云”同音,王阳明的名字道破了天机,所以王阳明就不能“云”了。王阳明的祖父把王阳明的名字改成了“守仁”,之后王阳明就能说话了。他天性极聪颖,五岁时,还没读过书,就已经能背诵祖父所诵读的书籍,原来他听到祖父诵读,就在旁边默默地记了下来。
王阳明十岁时王华考中状元,当了翰林院编修,把家人都接到京师去生活。王伦带着王阳明到京城去,路过金山寺,与友人相聚,酒席间赋诗,大人们的诗还没写出来,王阳明倒先吟出了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众人大惊,又出一题来考他,他随口应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因此王阳明基本上就是头顶着“天才少年”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来到了大明朝的首都。这里人文荟萃,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而王阳明的父亲又是新科的状元,前程远大,王阳明日常所见之人,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因此王阳明养成了狂妄而自信的性格,也就是正常的了。
天性极聪颖,五岁时,还没读过书,就已经能背诵祖父所诵读的书籍,原来他听到祖父诵读,就在旁边默默地记了下来。
王阳明十岁时王华考中状元,当了翰林院编修,把家人都接到京师去生活。王伦带着王阳明到京城去,路过金山寺,与友人相聚,酒席间赋诗,大人们的诗还没写出来,王阳明倒先吟出了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众人大惊,又出一题来考他,他随口应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因此王阳明基本上就是头顶着“天才少年”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来到了大明朝的首都。这里人文荟萃,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而王阳明的父亲又是新科的状元,前程远大,王阳明日常所见之人,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因此王阳明养成了狂妄而自信的性格,也就是正常的了。
因此王阳明基本上就是头顶着“天才少年”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来到了大明朝的首都。这里人文荟萃,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而王阳明的父亲又是新科的状元,前程远大,王阳明日常所见之人,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因此王阳明养成了狂妄而自信的性格,也就是正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