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籍介绍
《传习录》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的一部语录体哲学著作,内容主要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之间的讲话记录、论学书信,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 充分展示了王阳明思想的基本面貌,共分上、中、下三卷,是研究王阳明思想的关键资料。《传习录》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堪称王学之圣书、心学之经典,更是儒学思想的宝贵财富。
作者介绍
李冬梅,女,1975年生,河北唐山人,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学、高等教育管理等。2002年至2016年,先后在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东南大学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工作,现任东南大学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副处级纪检员、监察员,副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参与*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合著著作多部。
目录
一 阳明其人其学
(一)王阳明的人生经历
1. 踏祥云而来
2. 幼年显聪慧
3. 科举入仕途
4. 为国倾终生
(二)王阳明的学术经历
1. 辗转道儒佛
2. 悟道于龙场
3. 吾“心”光明
二 《传习录》简介
1. 《传习录》成书之缘
2. 《传习录》之编纂
3. 《传习录》之基本框架
三 《传习录》的主要内容
(一)良知之意
1. 良知即心之本体
2. 良知即天理
3. 良知即至善
(二)为学之工
1. 存天理去人欲
2. 立志
3. 省察与克治、居敬
(三)知行之要
1. 缘何分知分行
2. 知行相即
3. 知行合一的其他论述
(四)成圣之途
1. 纯乎天理而无人欲
2. 内圣外王
3. 狂者胸次
(五)格物致知
1. 事上为学
2. 格物在于“内”而非“外”
3. 格物、诚意、致知
四 《传习录》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传习录》与阳明后学的兴起
1. 天泉证道
2. “四句教”解读
3. 王学分化
(二)《传习录》之于中国哲学发展
1. 之于程朱理学的突破
2. 之于明朝中晚期思想启蒙
3. 之于中国现代新儒学体系建构
(三)王学之国内外流播
1. 阳明之于中国近现代
2. 阳明学之于日本
3. 阳明学之于韩国
五 《传习录》的现代价值
(一)《传习录》与中国当代教育
1. 因其性情而教
2. 人皆可为尧舜
3. 因材施教
(二)《传习录》与个体德性培养
1. 知而不行是未知
2. 直面磨难乃有益
3. 摒弃功利方致知
六 《传习录》精华语段选读
(一)良知
(二)知行合一
(三)存天理去人欲
(四)格物致知
七 延伸阅读书目
书籍试读
1.辗转道儒佛
阳明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有成圣之志。据记载,阳明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有一次,私塾的老师与学生们讨论“何为第一等事”。老师的观点是“惟读书登第耳”,即只有认真读圣贤书取得功名才是正途。在当时“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社会背景下,一般的人要想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读书、登第、当官是必经之路。因此老师给出的是一个非常现实也非常符合人们传统思想的答案。但阳明对老师的答案却不置可否:"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意思是说,恐怕取得功名不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读书学习圣贤之人才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一个年仅十岁左右的孩子竟然一本正经地说自己的理想是当圣人,出语不凡已足可证明阳明的异于常人。
据说,小阳明还曾经公开反驳父亲关于读书求取功名的说教。一天,阳明和小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他自己坐镇指挥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父亲王华走过来说,你不好好读书,做这些没用的干什么?阳明反问道,读书有什么用呢?王华说,当然是考状元当大官啊。阳明却摇摇头说:父亲中了状元,不代表子孙后代都要当状元。而且,"儒者患不知兵。仲尼有文音,必有武备。区区章句之儒,平日叨窃富贵,以词意粉饰太平,临事遇变,克手无策,此通儒之听羞也”。小阳明将时儒的弱点一针见血地指出,并扬言要当“通儒”,不仅有理有据,思路清晰,而且出语不凡,突显真知卓见,令人感叹。
对于儒学,阳明早年即已进入学习。明代,程朱理学是官方的统治思想,阳明首先进入的自然也是程失理学领域的学习。阳明“始慕圣学”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与广信(今江西上饶)著名儒生娄谅的谈话。娄谅,明初大儒吴与弼的高足,深受其师心学倾向的影响,反对“举子学”,倡导“身心学”。《年谱》记载,阳明18岁这一年,携家人回余姚,期间拜访了娄谅,并与娄谅进行了一番关于儒学思想的谈话。在这次谈话中,娄谅告诉阳明,“圣人必可学而至”,而学的内容即为“宋儒格物之学”。可以说,娄谅对阳明开启为圣之学的路向意义重大。一方面,娄谅所言与阳明少年之时的志向完全一致,另一方面,圣人可以通过“学”的途径实现,对终极价值目标进行了规定,遵行“宋儒格物之学”,指出了实现此终极目标的现实路径,这就为阳明从思想上和践行上从事圣人之学均找到了指路明灯。因此,阳明对娄谅所言深感为是。黄宗羲认为,正是由于娄王相会,才有了“姚江之学”。日本著名的阳明学研究专家冈田武彦也说,把一斋(即娄谅)作为中介,就能追溯阳明与象山心学之间的基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