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文德
出版时间:2018-06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50510
书籍介绍
文德著的《王阳明心学的智慧》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以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王阳明的言论及其心学的基本宗旨。
我们不应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样漫无目的地漂泊,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唤心灵的回归。王阳明的心学就这样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从大明王朝走来,那么从容和安详,就像一位温和而谦恭的老人,用智慧的双眼打量众生,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养分,各取所需。
王阳明心学对于我们为人处世的引导,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它的深邃与宽广,而它对我们心灵的荡涤与关怀,又使我们感觉它离我们很近,温馨而质朴,毫无艰深晦涩之感。触摸王阳明的心学,就如同用双手轻轻抚摸心里最深层的秘密,或许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便理解了它的深意,就像禅宗里拈花微笑般默契与随意,一个顿悟就洞悉了生命的真谛。
目 录
序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心学的流传
心学对中国的影响
心学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第一章 宽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欲修身,先养心
看破繁华,不动于气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
第二章 诚心:持纯粹心,做至诚人
真心着眼,敦本尚实
保持本色,出以真情
朴实的人生态度
……
第三章 进取心: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圣人和贵人都是自己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
第四章 道德心: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君子如玉亦如铁
……
第五章 孝敬心: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孝顺在当下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
孝是一种生存品质
……
第六章 素净心:减一分人欲,得一分轻快
身外物不奢恋
心安理得,知足常乐
养心在于寡欲
……
第七章 喜乐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财富是外形,心是快乐的根
沉浮动静皆人生
幸福在于追求得少
……
第八章 决心: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慎思之,笃行之
把学问用在实处
成功不在难易,在于身体力行去做
……
第九章 细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事事精细成就百事,时时精细成就一生
学无息止,巅峰之上有巅峰
把握现在,认真做每一件事
……
第十章 忍耐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
面对成败淡定处之
耐住等待,才能苦尽甘来
……
第十一章 反省心: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
静察己过,勿论人非
自省是涤荡心灵的清泉
终日不忘反省
……
第十二章 谨慎心:三思而后言
有糖衣的逆言易被接受
言辞不可太露骨
嘴巴闭关,舌头收箭
……
第十三章 包容心:能容能恕,厚德载物
待人处世,忍让为先
退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宰相肚里能撑船
……
第十四章 利他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爱出者爱进,福往者福来
……
第十五章 平常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饥来吃饭倦来眠
有时聪明不如糊涂,糊涂不如装糊涂
生命任其流衍,心体安稳平裕
……
第十六章 谦卑心:谦受益,满招损
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低头是一种智慧
在其位,善谋其政
……
第十七章 果敢心:成事在谋,谋事在断
勇而无谋是大忌
用兵之法,攻心为上
应时而变,兵贵在“活”
……
第十八章 淡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常在静处,谁能差遣我
不动心,不烦恼
顺境逆境都能从容
……
第十九章 彻悟心: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
随性生活,顺其自然
从心所欲不逾矩
以出世心境,做入世事业
……
附录 《传习录》序
(目录有所删减)
书籍试读
人贵有自知之明
“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
——王阳明
《传习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一对父子发生争执,互相控诉对方,想请王阳明为其评理。王阳明听他俩说完之后,对他俩如此说了一番,话未说完,父子俩就抱头痛哭,冰释前嫌而离去。
弟子们都很好奇,问先生:“您对他们说了什么,令他们这么快就有所感悟了?”王阳明说:“我对他们说,舜是世间最不孝的儿子,而舜的父亲瞽叟是世间最慈爱的父亲。”弟子们愕然,继续请教先生。
王阳明解释说:“因为舜常常认为自己不够孝顺,所以他能做到至孝;而他的父亲瞽叟常常以为自己已经非常慈爱了,所以做不到真正的慈爱。瞽叟只想着舜是他从小养大的,今天凭什么不能取悦我、让我高兴,他不知道自己的心已受后妻的影响改变了,还自以为对舜慈爱,所以就越不慈爱;而舜只想着父亲在他小时候是多么爱他,今日不爱他是因为他不够孝顺,于是他每天反省自己不够孝顺的地方,因此就越来越孝顺。”
众所周知,舜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孝子。王阳明之所以说“舜是世间大不孝的子”,是为了让那对互相控诉的父子明白,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责怪他人。
人贵有自知之明,但自知的获得,又谈何容易!只有经历暴风骤雨的洗礼,雪压霜欺的磨砺,在无数次地跌倒中爬起,才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才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从内心做到不怨天尤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再通过不断修补与完善,向更加完美的人生靠近。可见,自知之明的“贵”字来得何其不易!
自以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为了解自己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少之又少。人生如秤,对自己的评价轻了容易自卑,重了则容易自大;只有把握准确,才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自知无知才求知,自知无畏才拼搏。倘若连自己擅长什么、欠缺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奋力拼搏、努力改进呢?因此,有人说自知之明是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的东西,它总是在无边的黑夜中熠熠生光,为不同的人生指引正确的方向。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在深浅之间权宜做人。
时间,理发师因事外出,理发店里没有顾客光顾了,刮脸刀闲得无聊,突然想要出去见见世面,并在众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
刮脸刀刚迈出门槛,太阳光射进来,在它的刀刃上闪出耀眼的光芒。它非常得意,觉得自己实在是了不起。
经历了如此壮丽的场面,刮脸刀已经不愿意再回到理发店去为理发师服务了。“那破旧的小小理发店,怎能配得上我这锋利的刀刃呢?我得找个僻静的角落躲藏起来,让那个讨厌的理发师再也找不到我。”从此,理发师再也见不到这把刮脸刀的踪影了。
几个月过去,多雨的季节来临了。躲藏已久的刮脸刀决定出来透透气,却没想到在它跳出刀鞘时已经被雨水浸得锈迹斑斑。
刮脸刀知道自己错了,它悔恨地痛哭:“我为什么忍受不住诱惑呢?善良的理发师照顾我、保养我,他曾为我的劳动充满自豪!可现在,一切都失去了,我的刀锋生出令人厌恶的锈斑。”一把刮脸刀反映出了缺乏自知之明的特征与命运。
有自知之明才能让我们明晓得失、看清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王阳明说,不知道从自己内心的良知良能上去体认扩充,却去强求他所不能知道的事,强求他所不能做到的事,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道自己是桀、纣心地,又如何能成就像尧、舜那样的事业呢?
人生的旅途有千百条路,是选择距离较远的平坦大道,还是近在咫尺的崎岖山路,因人而异。“成名成家”固然风光,但绝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实现,“心想事成”有时候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平淡快乐的生活比功成名就更有意义。无论是能力上还是思想上的力所不及,都有可能陷入理想与现实之间那道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自知之明的可贵之处,便在于它能指导人们量力而行,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