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传习录(叶圣陶校注版)

传习录(叶圣陶校注版)

2020-11-13

基本信息

作者:叶圣陶(校注)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26315

 

书籍介绍

《传习录:叶圣陶校注版》则是现代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对《传习录》的注释,叶圣陶先生的这个校注本也成为后来很多《传习录》校注本的必参本。

阳明心学博大精深,理解起来颇为不易,想要修习此学,必须找对入门之法。《传习录》为阳明心学的精髓,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易为大家所接受和理解,是学习阳明心学思想的不二之选。

他对传习录的校注完备、周详,开辟了现代人接近经典、学习心学的门径。此书已成为现代人学习、研究《传习录》的上选读本。


作者介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中国的文学和教育工作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叶圣陶先生为人敦厚,品行高尚,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这样评价过他:“‘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


目  录

  • 【上】

  • 徐爱录

  • 徐爱跋

  • 陆澄录

  • 薛侃录

  • 【中】

  • 钱德洪序

  • 答顾东桥书

  • 答周道通书

  • 答陆原静书

  • 钱德洪跋

  • 答欧阳崇一

  • 答罗整庵少宰书

  • 答聂文蔚

  •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 教约

  • 【下】

  • 陈九川录

  • 黄直录

  • 黄修易录

  • 黄省曾录

  • 钱德洪录

  • 钱德洪序

  • 黄以方录

  • 钱德洪跋


书籍试读

徐爱录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①,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②。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③者,得之。”

[注释]

①“知止而后有定”,《大学》语。止,所止之处,指至善也。言知所止则有定向也。朱子主“即物而穷其理”,固以“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为前提也。

②义外之说,发自告子。《孟子·告子篇》:“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与辩,则明仁义俱在内。此处取义外为言以明至善不在事事物物上也。

③朱熹注解《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句曰:“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译文]

徐爱问:“《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朱熹先生解释为万事万物中有人所追求的至善之理,这似乎与先生的观点相悖。”

先生说:“在具体事物上探求至善之理的观点,就像告子的‘义外’之说。至善乃是心之本体,只要‘明明德’达到精一的境界就可以称之为至善。而这也没有脱离具体的客观事物,《大学章句》所说的‘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