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我心光明

我心光明

2021-04-08

基本信息

作者:青山闲人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01

ISBN:9787512685024

 

书籍介绍

阳明心学问世近五百年来,之所以焕发出越来越夺目的光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发现了人心中的“良知”,并告诉人们,如何以仁去涵养良知,如何以义去致其良知,如何以礼去修习良知。本书从阳明先生近百万言论中挑选出了165句经典语录,将其分为励志、良知、教化、用兵、修行、处友、治政、为学、明心九个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化的方式,对这些经典语录进行阐述和解读。

 

作者介绍

青山闲人,男,北京某机关干部,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化研究,在中国传统儒学研究方面颇有心得,并有相关文章发表。

 

目  录

  • 励志箴

  • 1.立志贵专一

  • ——《王阳明全集·语录一·薛侃录》

  • 2.举业不患妨功,唯患夺志

  • ——《王阳明全集·文录一·与辰中诸生》

  • 3.君子唯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

  • ——《王阳明全集·文录一·寄诸用明》

  • 4.夫志犹种也,学问思辩而笃行之,是耕耨灌溉以求于有秋也

  • ——《王阳明全集·文录四·赠郭善甫归省序》

  • 5.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 ——《王阳明全集·文录四·示弟立志说》

  • 6.为人臣者,上有益于国,下有益于民,虽死亦甘为之

  • ——《王阳明全集·别录九·再批追征钱粮呈》

  • 7.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 ——《王阳明全集·外集二·示宪儿》

  • 8.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 ——《王阳明全集·外集二·月夜二首》

  • 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王阳明全集·续编一·教条示龙场诸生》

  • 10.夫志士仁人皆心有定主,而不惑于私者也

  • ——《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弘治五年乡试卷〈论语〉》

  • 11.世俗之荣辱,决非君子之所为欣戚也

  • ——《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与谢士洁书》

  • 12.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 ——《王阳明全集·文录四·示弟立志说》

  • 良知箴

  • ……

  • (目录有所删减)


书籍试读

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唯是致此良知而已

今译:人心中的良知,就是所谓的圣人。修习圣人之学,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扩充和光大心中的良知。

若以“致良知”为标准,人可以分为几等?

阳明先生在1525年的《书魏师孟卷》中回答:可以分为三等,即“自然而致之者,圣人也;勉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

以此为参考,人其实可以分为五等:

第一等,为圣人,也就是阳明先生讲的,能够完全依靠“自觉”,自然而然地达到良知境界的人。这种人,如尧、如舜、如周文王、如周公等。

第二等,为贤人,也就是阳明先生所讲的能够“勉然而致”的人。这个勉然,是七分靠“自觉”,三分靠“他觉”,以自觉为主,需要适当辅以鞭策激励的人。这种人,如陶澍、曾因藩、胡林翼等。

第三等,是好人,即五分靠自觉、五分靠他觉而致良知的人,这种人,所占比例较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大多数时候能坚守住自己的良知,但到了利害攸关的时刻,则难免动摇,需要及时提醒、警觉。

第四等,是常人,即三分靠自觉、七分靠他觉而致良知的人。这种人,所占比例颇大,其日常表现,往往是时好时坏、好坏参半,如不能勤加教育、严加约束,则很容易背逆良知行事。

第五等,是愚而不肖之人,即阳明先生所谓“自蔽自昧”之人。这类人,良知已完全被私欲蒙蔽,自觉已不可能,他觉又不起作用,堪称病人膏肓,无论你如何教育、如何鞭策、如何警示都已不起作用。这种人,如刘瑾、魏忠贤、鱼朝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