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王阳明年谱校注

王阳明年谱校注

2021-08-27

基本信息

作者:邓凯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01

ISBN:9787552635959

 

书籍介绍

本书为《王阳明年谱》校注,以通行的隆庆六年《王文成公全书》所收入的《王阳明年谱》为底本;又以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嘉靖四十四年周相序刻本为参校本,此本为世所罕见的孤本,自刊印后,未见有任何学者对此版本进行过深入的阅读和研究,故而学术界鲜有人知,更未曾引用,遑论全面的编校整理,参校本里面有不少散佚的阳明夫子史料和稀见语录,对目前学术界研究和全面深入多元了解夫子的思想很有必要;并结合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为读者提供一个学术性、普及性俱佳的研究与了解阳明生平的文本。

 

作者介绍

邓凯,生于湖南东安,博士,宁波财经学院阳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宁波市王阳明研究促进会理事。

 

目  录

  • 刻阳明先生年谱引

  • 刻阳明先生年谱序

  • 阳明先生年谱考订序

  • 阳明先生年谱上卷

  • 阳明先生年谱中卷

  • 阳明先生年谱下卷

  • 阳明王公《年谱》跋

  • …………

  • (目录有所删减)

 

书籍试读

编定《年谱》的意义,钱德洪指出,阳明先生“身”明其道,而诸弟子“心”阐斯道,后世有志于阳明学者,通过《年谱》以知为道之“心身”。他在《阳明先生年谱序》(1563年5月)中,以“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为“万世圣学之宗”,展开“执中”与“四海”的论述,回顾圣学源流中阳明之学的重要地位,针对当时阳明后学对师说出现不同理解、发挥,甚至出现“淆言乱众”的情况,钱德洪为此深感忧虑,因此他作《年谱》的一个核心目的是“征师言”。可知《年谱》之作,本质上还是要落到对阳明先生良知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及结论等问题,作《年谱》为取“信”于人,包括信阳明其人,信弟子其传,信学阳明之次序。这些问题触及阳明学的关键领域。因此,钱德洪前后花了三四十年在《年谱》编纂上,他自述最早与薛尚谦(薛侃)谋划三十六年之久而未成。其后,同门弟子、后学日渐稀少,避免错过“征师言”的最佳时机,邹谦之(邹守益)极力催促钱德洪尽早完成《年谱》,于是在史恭甫(史际)的嘉义书院集中半年之时间精力,完稿约半。当时邹守益又不幸去世,钱德洪与胡汝茂(即胡松,助刻《年谱》)去奔丧。此后,钱德洪多次与罗达夫(罗念庵)书信往来讨论《年谱》编纂的各种问题、细节(详见两人之间十九封《论年谱书》),也得到罗念庵的大力支持,直到1563年正月,在怀玉书院成书。以校勘、考订、披阅、刊刻等各种方式参与钱德洪编定《阳明先生年谱》工作的阳明弟子、后学人数很多,包括薛中离(薛侃)、王汝中(王畿)、张叔谦(张元冲,号浮峰)、王新甫(王宗沐)、周静庵(周道通)、何善山(何廷仁)、黄洛村(黄宏纲)、欧阳南野(欧阳德)、陈大宾、黄国卿、王健等。

罗洪先作为阳明后学核心人物之一,协助钱德洪考订《年谱》,他在1563年所作的《阳明先生年谱考订序》中回顾了此事。据其自述,钱德洪曾将阳明先生46岁至51岁(1517—1522)在江西的行事托付给罗洪先编纂,认为他“直笔不阿”。钱德洪编定《年谱》过程中,多次给罗洪先寄去稿本以征求意见。而在整个《年谱》编订过程中,罗洪先自述“手自更正,凡八百数十条。其见闻可据者,删而书之,岁月有稽,务尽情实,微涉扬诩,不敢存一字”,他的用意在于“传信”二字。胡松在《刻阳明先生年谱序》中也提到罗洪先为《年谱》“删繁举要,润饰是正,而补其阙轶,信乎其文则省,其事则增矣,计为书七卷”,尽管现存《年谱》并未见有“七卷”,但结合钱德洪答罗洪先的《论年谱书》中所言“六卷已后,尚得证兄考订”之语,那么此《年谱》原本有“七卷”为实情。

与钱德洪有所不同的是,罗洪先认为《年谱》与阳明学的关系是“人与影”的关系,他提出“善学者竭才为上,解悟次之,听言为下”的观点,学习阳明学,“必有得乎其人,而《年谱》者固其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