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王阳明传: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王阳明传: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2021-09-03

基本信息

作者:唐越涛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4-01

ISBN:9787516827277

 

书籍介绍

王阳明出身于书香世家,为官后却遇政斗惨遭流放和追杀,研究心学又不被好友认可,重回朝廷后建功立业依然不被重用,最后又被流放到西南边地。他在山洞里自省,对世界发问,探索圣人之道,终于完成了心学的修炼,得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至理名言,也为他后来的言传身教奠定了基础。逆境成就了王阳明,王阳明成就了心学。

 

作者介绍

唐越涛,笔名求阙,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擅长用通俗幽默的文字为读者讲述历史名家的传奇故事。

 

目  录

  • 第一章 圣人出

  • 第二章 文事武备

  • 第三章 宦海浮沉

  • 第四章 低谷

  • 第五章 贬谪

  • 第六章 龙场悟道

  • 第七章 涅槃重生

  • 第八章 挥师赣南

  • 第九章 宸濠之乱

  • 第十章 圣贤的最后

  • ……

  • (目录有所删减)


书籍试读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死生亦大矣。”孔夫子也曾经说过:“未知生,焉知死?”那么,王阳明将如何确立并巩固自己的生死观呢?

王阳明经过思考,得出结论,说:“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大意是:人们对于生死的想法,原本就是在生命活动的状态下进行思考,所以要去除它很不容易。

王阳明要追求圣人之道。但是要追求此道,必须把世界万物的本源探索得一清二楚,穷尽一切奥妙至理。因此,生死之问,成了追求圣道的一道难关。于是他对着石墩发誓:“我唯有静待命运而已!”此后,他日日夜夜坐在阳明小洞天里打坐悟道。在每一个寒星如点的夜晚,王阳明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悟道,思索世界的本源究竟为何道理。

平日里,他与仆役们在田地上劳苦耕作。通过这样的思考形式,久而久之,王阳明愈发胸次洒落,心中一片澄明。王阳明能做到这种境界,得益于日积月累下来的思想力和自我锻炼出来的坚韧品格。但是,三个仆人可就做不到了。他们被贵州的瘴气给气病了。病是由瘴气和水土不服引发的,然而真正的病患在于内心。

什么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如果这个问题交由这三名仆人回答,他们可能会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被老天爷无情逼迫,玩起了荒野求生;然而比这还更痛苦的事情,就是在荒野求生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这种日子要过多久!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所以,你认为这一切都是无意义的。单调、重复、机械性,无意义的人生让你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劲。于是,你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被消磨掉了意气。

三个仆人的身心健康遭遇了极大的危险。王阳明跑前跑后,亲自为他们做饭,亲自喂他们喝水,还怕他们抑郁,时时开解他们。王阳明给他们吟诵诗歌,希望以诗歌消融他们的愁绪,然而仆人们对诗歌毫无兴趣,而且很有些小情绪。

王阳明又想了个法子,为仆人们弹唱家乡的歌曲。就这样渐渐地平复了仆人们日夜忧烦的愁思。正如同王阳明在诗歌里写的:“知君已得虚舟意,随处风波只晏然。”淡然随和地对待人生的各种波折,纵使困顿难行,我亦扬鞭奋蹄。宦海沉浮,再加上大量的田野劳动与丰富的生活经历,让这位原本养尊处优的贵公子蜕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思想者。

这种思想是有力度的,不是空洞的。前半生的顺风顺水,客观而言,更多的是依托了祖泽余荫;而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王阳明亲身体会了社会各阶层的万般世态,这种非比寻常的磨难经历,远比青年时代的顺遂坦途要宝贵。而经历过这所有的一切之后,也终于促成了王阳明的灵魂涅槃。

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即可转化为质变;人的视野如果可突破旧有的桎梏,思想境界亦会随之更上一层楼。面对着目前的苦难,王阳明忍不住自忖:“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如今我终究还未能免于‘排遣’二字,这是对于格物致知的功夫还未精到的缘故。”

正是怀揣着这样宏奥精深的困惑,王阳明对山河发问,对天地发问,对日月发问,对人心发问。终于,在那一个夜里,让一瞬变成了永恒。某夜,龙场阳明小洞天内。一直格物致知而未果的王阳明,通过长久以来的实践经历,不断磨砺心性,终于在这天夜里恍然顿悟,明白了世界的终极奥秘。

这就是他一直追求的圣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