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刘长志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3-01
ISBN:9787504773289
书籍介绍
本书收录了一年来各类实修体悟80余篇,基本上为跟随刘长志先生学习的学思践悟群成员撰写。本书收录的文章强调个人梳理,侧重入世治世,学以致用,兼顾各种悟性,同道为鉴、不泥传注。内容涵盖了心学基本概念体悟、心性功夫实修体会、心学入门方法和常见误区、龙场游学论道专辑、阳明心学和我、心性路上点滴荟萃六部分。
收录进来的心得体悟,虽谈不上妙笔生花,却也不乏真知灼见;见解虽然精粗不一,但篇篇质朴纯净;文笔虽稍显稚嫩,但来自心底“诚”意,让人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作者介绍
刘长志,民间学者,年逾不惑。生于苦寒之地,幼长于山野,弱冠从戎,历十数年解甲。其人宗于道,贵于贞;其学源于先秦圣人,学不师授;其志以合天地之道,通万物之机为乐,以循理恬愉为务,以正本清源为己任,弘圣人之道于天下。
目 录
第一章 心学基本概念体悟
“诚”和“诚意”
“中和”之道
解析“心即理”
……
第二章 心性功夫实修体会
用心印证粗浅践行
关于“安身立命”
我理解的“气机流行”
……
第三章 心学入门方法和常见误区
感悟“根本”
我的心学历程及感悟
我对心学的初步认识
……
第四章 龙场游学论道专辑
缘起
龙场祭文
一年修心路,情深意又长
……
第五章 阳明心学和我
怨念即恶行
我的修心之路
我的心学之路
……
第六章 心性路上点滴荟萃
修心感悟四则
心学体会点滴
心学学习随笔
……
(目录有所删减)
书籍试读
我们日常所理解的“诚”和“诚意”,大多是真诚、诚恳等意,是在待人接物或处理人情事变时,由内而外所彰显的态度,或让对方感到尊重和友好的一种方式。
比如,两人发生了矛盾,事后一方主动向另一方道歉,体现了“诚”彰显了“诚意”;逢年过节,向长辈或尊者敬酒时先干为敬,并送上祝福的话,表达了“诚”送上了“诚意”。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和“诚意”的含义远远不止这些。
我们先从《大学》说起。《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诚意,就是诚其意,是不自欺。如闻到恶臭立即捂住鼻子绕着走,不是用大脑判断一下再立个心,去恶;见到美色当下就心生喜欢,不是用大脑判断一下再立个心,去好。做到如“恶恶臭、好好色”般不自欺的本能反应,就是诚意。
《大学》是儒家修身之道,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为修身八目。“格物”为八目之首,原文却跳过“格物”直接诠释“诚意”,正是说明修身功夫要以“诚意”为本,《大学》功夫只是“诚意”。
《传习录》中阳明先生多处强调“诚意”是“头脑”和“主意”。“‘诚意’之说,自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但近世学者乃作第二义看,故稍与提掇紧要出来,非鄙人所能特倡也。”整个章节核心说的是,“格、致、诚、正”是儒家修身次第,从功夫次第来说,“格物”为实下手处;但从重要性排序来说,“诚意”排第一。
打个比方,盖房子要有承重梁,承重梁的设计和位置是整个房体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从重要性排序来讲,承重梁是最重要的,但在盖房子的顺序上,承重梁不会放在第一。
诚意既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那么如何落实诚意功夫呢?《传习录》中给出了明确答案:“意未有悬空的,必著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弊而得致矣!此便是诚意的功夫。”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诚意”为主,去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功夫始有下落,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没有“诚意”,去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就会支离破碎,得不到真知,离“至善”的本体就会越来越远。
我们以学书法为例。想要学习书法,去购买了笔墨纸砚和字帖,制订了练习计划。开始练习时,调好墨、抻开纸,横平竖直,心无旁骛,一撇一捺实实落落地去练习。假以时日,书法自然有成。
这件事上的“诚意”,就是在起心动念处先把内心的“诚”立起来,廓清心体上贪嗔好恶等私欲攀附,去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影响,使练书法这件事的心更为真切,实实落落去做练书法这件事,把书法这一“物”彻底给“格”了,练书法的“知”被致了,那么学书法这个“意”也就被诚了。
如果“诚意”仅落在想学书法这个“意”上,就是悬空;过于关注书法进步的快慢或者笔下字体的好坏,就是流于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