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艺术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我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之旅

我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之旅

2023-03-31

基本信息

作者:宗承灏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月1日

ISBN:9787520212205

 

书籍简介

人终究无法在这个世间过得小心翼翼,因为总有一种召唤在不远的前方,它让人不得清宁,也无法停留。我是王阳明,我从江南一个叫作余姚的县城出发……

人这一生兜兜转转,倏忽千里,时间深处弥漫着美丽的伤感。我就这样开始了一生的致良知之旅:少年时的天马行空,边关历险;青年时的困惑纠结,溺于佛道;从中年到晚年的百死千难与知行合一,波澜壮阔中的孤寂,轰轰烈烈中的脆弱,悲喜交集中的坚守,生命一度绚烂至极,然皆归于平静。

我奔走了一辈子,从一个讲堂到另一个讲堂,从一个战场到另一个战场,在1529年1月9日的那个早晨,油尽灯枯的我终于无需奔走,也无话可说,留在这个世上的一切都将任由后人评说,在心爱的弟子周积面前说出:“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然后溘然而逝……

 

作者简介

宗承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多家刊物专栏作者。已出版《大明朝》《衙门绝秘录》《灰色生存》《历史的面孔》《帝国往事》《心法》等二十余部作品。其中《灰色生存》荣获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历史类十大好书,《大明朝》入围京东文学奖。

 

目录

  • 自序 世无阳明,人心如牢笼

  • 一 我的南方天空:千年江河上漂流的云水一梦

  • 二 我的圣贤大梦:人的心眼,是看世界的天眼

  • 三 我的草木至理:儒道仙佛宦海,纷杂人生

  • 四 我的水云自由:格物不如格心,龙场悟道

  • 五 我的素心难问:做官讲学,庐陵、京城与滁州

  • 六 我的南赣之行:破山中贼,破心中贼

  • 七 我的知而又行:南昌平乱,此心不动

  • 八 我的良知难求:忧谗避毁,事上磨

  • 九 我的心泉日新:六年乡居讲学,致良知

  • 十 我的良知召唤:思田平叛,此心光明

  • 附录一 王阳明大事年表

  • 附录二 明朝中央官制简表

  • 附录三 明朝地方官制简表



书籍试读

自序 世无阳明,人心如牢笼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二十一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有人说,王阳明的横空出世,照亮了中国思想史的天空。

今天当我们走近王阳明的时候,需要打开三重疑问的大门。

第一扇门上写着:为什么是王阳明?

第二扇门上写着:王阳明为什么要创建心学?

最后一扇门上写着:心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中国儒、释、道思想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激荡与融汇后,终于在赵宋王朝迸发出亮丽的火花——理学。儒、释、道各有侧重,各成其法。道家重在天地自然。佛学重在心性意识,而禅宗则冲淡了佛学的宗教精神,回归人之庸常。宋儒沿接禅宗,又重新回到先秦儒生士子们苦苦追寻的家国天下的现实问题,且吸纳、融化佛学上对心性研析的一切成就。宋代理学家以宇宙论为人生哲学之根据,而宇宙论大多采用的是道教先天无极之说,使得儒学有了一番新生命与新迹象。

一个人降临世界是偶然,偶然的生命个体,绽放出必然的思想火花,是个体的造化,也是时代的需要。将王阳明放在明代中叶这样一个混沌的时代背景下,他所掀起的心学革命无异于一场“人的解放”。这也是为什么梁启超先生会说,王阳明“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明朝自朱元璋开国到正德皇帝即位,思想统一,朱子理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已过百年,渐趋僵化,甚至沦为儒生士子科举时的照搬之学。曾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的大学问家陆深说:“今日举子,不必有融会贯通之功,不必有探讨讲求之力,但诵坊肆所刻软熟烂腐数千余言,习为依稀仿佛、浮靡对偶之语,自足以应有司之选矣。”如此背景下,读书种子们只会死记硬背,何谈创造力。

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曾言:“近来一种俗学,习为记诵套子,往往能取高第。浅中之徒,转相仿效,更以通经学古为拙。”归有光的忧虑不无道理,而那个以叛逆立世、将自己活成一团火的李贽也毫不讳言,自己就是靠记诵模拟而考中科举的。他的经验之谈是“取时文尖新可爱玩者,日诵数篇,临场得五百。题旨下,但作缮写眷录生,即高中矣”。文化的活力和创新力受到极大束缚。如果说,世无孔子,万古如长夜,那么我要说,世无阳明,人心如牢笼。

王阳明一生历经磨难,居夷处困,始终不改其追求圣人之道的初衷,将良知之教体现在应事接物的具体行动中,主动改造主客观世界,使之达到心物统一、主客统一,有限与无限统一。虽处逆境而不自弃,愈挫愈勇。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始终如一,终化险为夷,从而立下赫赫事功。作为思想巨子,阳明所创立的心学蔚为大观,如滔滔江水,不可用一朵两朵浪花来确定其范围。有人喜欢将王阳明一分为二,半是思想者,半是杀人魔,两个王阳明,前者奔着求圣而去,后者奔着事功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