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诗歌库 修心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商业归根

商业归根

2023-06-29

基本信息

作者:思二勋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ISBN:9787513648905

 

书籍介绍

本书作者根据常年对阳明心学的研究和践行,发现其思想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中完全适用,商业越复杂多变,企业越需要回归商业本质和管理常识。

用“致良知”思想回归企业存在的价值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以心求道,探求企业发展进化规律;利用“知行合一”思想让企业持续进化,长久生存;归根是复杂商业环境中企业生存的关键,用阳明心学思想找到本源和本质,归根商业,以心力求胜、求进化,根据归根与进化思维使企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

 

作者介绍

思二勋,商业观察者,商业研究者(包括商业生态、商业进化、企业管理等),长期致力于研究阳明心学,国内首批将商业与心学融为一体的研究者;西北知名管理咨询机构——易知行管理咨询公司咨询顾问兼研究员。

涉猎领域较广,有近百万字的商业研究成果,在企业战略、组织、营销、商业模式等方面都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和独特见解,已出版图书《商业生态:新环境下的企业生存法则》。

 

目录

  • 第一章 认知阳明心学

  • 一、心学就是关系的连接

  • 二、阳明心学的力量

  • 第二章 心学的当代商业价值

  • 一、用心学助力商业健康发展

  • 二、心学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价值

  •  

  • 第二部分 用心学回归商业本质,助力企业转型、创业成功

  • 第三章 致良知,恢复企业存在的价值

  • 一、心欲升级是驱动商业进化的主要力量

  • 二、企业是以服务人心为目的的盈利性组织

  • 三、致良知,回归企业存在的意义

  • 第四章 心即理,回归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

  • 一、心愿,企业文化制定的核心

  • 二、心境,企业领导力的增强剂

  • 三、心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良药

  • 四、心智,企业营销的关键

  • 五、心眼,企业战略制定的利器

  • 六、心灵,企业生命力的增强剂

  • 第五章 知行合一,复杂商业环境下的企业生存之道

  • 一、用“知行合一”思想找到企业的发展方向

  • 二、多变环境下企业进化即发展

  • 三、心力是创新创业与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力量

  •  

  • 第三部分 心力之商业进化

  • 第六章 商业进化的内在心力逻辑

  • 一、重归心体,发掘本源,探求心力

  • 二、价值需求和价值创造是商业进化的基础

  • 三、技术进化决定商业进化的形态

  • 第七章 推动商业进化的内在要素

  • 一、心力推动进化的形成

  • 二、心力对个体认知事物和行为结果的影响

  • 三、个体进化的内在逻辑

  • 四、心力是个体认知事物之源

  • 五、回归本源,探求组织的进化

  • 六、生态的规律性进化分析

  •  

  • 第四部分 转型进化逻辑,变革发展进阶奥秘

  • 第八章 战略篇

  • 一、战略归根,主导企业变革发展进程

  • 二、企业战略层级进阶的底层逻辑

  • 第九章 组织结构篇

  • 一、组织归根,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 二、组织结构层级进阶的底层逻辑

  • 第十章 产品与营销篇

  • 一、产品归根,探求企业产品设计之道

  • 二、营销归根,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 三、企业产品形态层级进阶的底层逻辑

  • 四、企业产品的四级体验营销逻辑

  • 第十一章 人才结构与管理篇

  • 一、人才结构归根,回归企业发展本源

  • 二、管理归根,拨开企业管理迷雾

  • 三、人才结构层级进阶的底层逻辑

  • 四、管理模式层级进阶的底层逻辑

 

书籍试读

简单的欲望由简单的商业形态来满足,复杂的欲望由复杂的商业形态来满足。

心学中的“心即理”就是将理融于心,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的“理”就是每个人心中的理,理藏于心,物与我同为一体,即身、心、意、知、物是浑然一体的——“身”指视听言动感;“心”指意的发源地;“意”就是心在外在环境影响下的反映或感应;“知”感应或反映出的内容。从这个方面理解“欲”就是“心”接触或不接触(即本能)物而产生的一种“意”,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空间、不同内外环境所感知的“意”的内容和程度亦有所不同。

人类因为有欲望和因为欲望而行动的动力,所以有存在的可能,即欲望是行动的前提,欲望被满足的过程就是人心被满足的过程。因此,人的行为根源处就是人心欲望发起时,管理人的行为就是管理人的欲望。当一个欲望实现后,在他人驱动下或外界某种环境刺激下,新的欲望就会产生。因为每个人都有一颗时而向上、时而堕落的心,处于堕落时期则需要引导、需要刺激(或激励)才能产生新的行为。

而欲的层级理论(马斯洛层级需求理论)将个体的欲望规律进行了阐明,甚为经典,一直沿用至今。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个体的欲望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级排列。除此之外,马斯洛还提出了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这两个需求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间,并且审美需求略高于认知需求。人类的大多行为都受到这些需求欲望的指引。

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没有充分挖掘出个人潜能,基本都处于生理、安全以及爱和归属需求中,而心学文化可以让你认清自己、认清世间多数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内涵。只有从“心”出发,直击本体或客体,静心感悟与思索,追溯事物发展的本源,抓住与事物发展有关人群的本心,才可以探索出某个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而这些却需要我们一生去修炼。

在上述的七大需求中,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可能有几种需求同时存在,但是总有一个需求占主导地位,并且这种需求对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此外,高级需求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低级需求之上。

有了这种认知后,就容易理解笔者在前文所述的那句话了:因为每个人出生后,成长环境各有不同,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父母的资历情况、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个人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的内心诉求。个人欲望是由个人的内在需求决定的,这种内在需求有的处于显性,即每天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需求;有的处于隐性,需要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产生。

欲望驱动进化,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也有由复杂到简单的进化形式,这是在业态相对复杂,消费相对萎缩,情势相对紧急状况下的智慧之道。个体对环境有巨大的适应能力,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环境等)的进化会引起个体的进化。整体环境的进化是由多个个体的推动而形成的;而个体的力量是由其内在的“意志力量”驱动的,这种意志力量的来源就是我们的“心”。

性者,心之理也。当某一外界诱惑因素能够极大地诱发并驱动个体心性的萌发和表达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极强。因此,个体的诸多思维活动就会向能够解决个体心愿诉求方面偏离。同时,这种能动性也是思维规律的表现。新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的某一诉求,当这种诉求吻合大多数个体的诉求时,新技术就会长期存留下来,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也会跟着需求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