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知行合一:悦读《传习录》

知行合一:悦读《传习录》

2023-08-24

基本信息

知行合一:悦读《传习录》

作者:李冬梅

出版时间:2018-08-0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00419

 

书籍介绍

本书从作者生平、版本溯源、经典解读、中外影响以及精彩语段赏析等几个方面对《传习录》做了全面介绍和阐释。

 

作者介绍

李冬梅,女,1975年生,河北唐山人,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学、高等教育管理等。2002年至2016年,先后在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东南大学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工作,现任东南大学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副处级纪检员、监察员,副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参与教育部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合著著作多部。

 

目录

一、阳明其人其学

(一)王阳明的人生经历

(二)王阳明的学术经历

(三)吾“心”光明

二、《传习录》简介

(一)《传习录》成书之缘

(二)《传习录》之编纂

(三)《传习录》之基本框架

三、《传习录》的主要内容

(一)良知之意

(二)为学之工

(三)知行之要

(四)成圣之途

(五)格物致知

四、《传习录》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传习录》与阳明后学的兴起

(二)《传习录》之于中国哲学发展

(三)王学之国内外流播

五、《传习录》的现代价值

(一)《传习录》与中国当代教育

(二)《传习录》与个体德性培养

六、《传习录》精华语段选读

(一)良知

(二)知行合一

(三)存天理去人欲

(四)格物致知

七、延伸阅读书目

 

书籍试读

阳明的出生与常人不同,他的成长之途也没有一帆风顺。一般的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已经呀呀学语、蹒跚学步,但是阳明到了五岁的时候,还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这让王家的人着急得不得了。

有一天,阳明正在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心地嬉戏玩闹,一个僧人路过,把阳明上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摇摇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道破”就是说破、说穿、说的太明白的意思,指的是阳明的名“云”字,“云”即说话。僧人的这番话一语惊醒梦中人,祖父竹轩公赶紧给孙子改名“守仁”。于是,阳明乃开口说话。

从明朝以来,王家世代都是读书人。耳濡目染之间,阳明从小禀赋突出。一天,阳明的父亲王华正在用功读书,阳明突然大声朗读起祖父读过的书,这让阳明的家人惊愕不已,便问:“你是从哪儿学来的啊?”阳明回答:“父亲念书时听见了,便记在心里。”

诗书世家的深远渊源亦很好地熏陶了阳明。阳明小的时候就在诗文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才气。有一次,小阳明和母亲去附近的寺庙烧香。寺庙的和尚见阳明聪明伶俐,想趁机考考他,就出了一个上联:“轰字三个车,余斗子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阳明对道:“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和尚只贪一杯酒。”和尚听了有点生气,又出:“古有李宋仁,今有王守仁,手中一本《太公法》,不知是兵家?是法家?是道家?”

阳明亳不示弱:“古有卜,今有赵。手中一本《金刚经》,不知是胎生?是化生?是卵生?”和尚一听,指着阳明头上的三根小辫子说:“三叉如鼓架。”阳明调皮地指着和尚的光头说:“一秃如锣槌。”和尚又说:“三尊佛像,坐象坐虎坐莲花。”阳明对道:“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女人。”和尚被气得大怒,追着阳明就打。

《年谱》的一则记载也显示了阳明儿时的诗词修养。11岁时,阳明随祖父竹轩公到镇江的金山寺游玩。在金山寺,竹轩公与同游之人饮酒共叙,兴致高处,便想作诗助兴,可惜一时未能吟出佳句。这时一旁的小阳明却脱口而出:“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淮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阳明的表现让大人们甚是吃惊。为了考验他的真实才学,大家以《蔽月山房》为题,让阳明再赋一首,阳明立刻吟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小阳明的才思敏捷确实让人惊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