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破心中贼:王阳明心学廉政思想阐释》
王伟,冀志强,邓立,文平,刘亚明等著
出版时间:2023-05-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45553
书籍介绍
王阳明廉政思想与其心学要义相辅相成。“心即理”为“廉”之“本体”。一方面,“廉”自在“心”中,入之廉耻与生俱来、人皆有之(“良知”);另一方面,通过激发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以“心药”医“心病”,可为“破心中贼”指明“心学”方向。对贪腐者普遍存在的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律己与待人不一的伪善之风,对自欺欺人、怨天尤人的贪腐托词,对廉政理想(理论、思想、教义)与廉政现实(实践、行为、效果)之间的差距、隔阂、异化问题,“知行合—”既是破解“心中贼”的方法论,又是证成“真廉”的试金石。作为“致良知”过程的廉政,不仅要求人对自身良知的“发现”即从知善知恶到为善去恶、扬善止恶,而且需要推己及人的“发用”——发用于己为廉洁,发用于政为廉政,发用于众为廉明。
作者介绍
王伟,法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阳明廉政思想与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10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30篇。
翼志强,哲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阳明廉政思想与制度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他课题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8篇。
邓立,哲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阳明廉政思想与制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贵州省国学单列课题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5篇。
文平,哲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阳明廉政思想与制度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文理学院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6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7篇。
刘亚明,哲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阳明廉政思想与制度研究中心研究员、副教授,主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课题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8篇。
目录
第一章 王阳明心学廉政思想界说
第一节 “廉政”的名实之辨与标本之思
一、“廉”“政”一体
二、“廉”自“心”生
第二节 王阳明心学核心要义的廉政解读
一、“破心中贼”:王阳明心学廉政思想之关键
二、“立恳切志”:王阳明心学廉政思想之红线
三、“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廉政思想之特质
第二章 心即理:廉在心中
第一节 本心:廉者的天理
一、无善无恶心之体
二、满街人都是圣人
三、廉亦是心之本体
第二节 贪心:廉心的蒙蔽
一、有善有恶意之动
二、私欲实为心中贼
三、此心去欲则有廉
第三节 廉心:良知的自证
一、心之灵明生廉耻
二、真诚恻怛即廉耻
三、知廉知贪是良知
第三章 知行合一:廉洁内外
第一节 知行本体:廉心之所发
一、知行二分:廉之缺失
二、知为行始:廉之生成
三、行为知成:廉之彰显
第二节 一念之善:廉者之初心
一、一念发动:廉之根脉
二、克己去私:廉之功夫
三、复归良知:廉之初心
第三节 事上磨炼:廉政之践行
一、动静皆定:廉者自廉
二、廉以养德:君子之道
三、明德亲民:为政之要
第四章 致良知:发明廉心
第一节 为善去恶:发现此心有廉洁
一、正心诚意:良知发动廉洁现
二、格物致知:正其不正祛贪欲
三、一贯之道:静心集义致良知
第二节 祛私为公:发用职守为廉政
一、廉洁奉公:祛除私念自有乐
二、政者正也:举直错枉昭仁心
三、存养省察:亲民爱物达美政
第三节 扬善止恶:发扬廉明风气正
一、良知导人:廉明光照有公道
二、扬善止恶:权衡是非公正显
三、一心流动:天地相感万物明
第五章 此心光明:大廉境界
第一节 立德无我:大廉的气象
一、廉者志趣:做天下第一等事
二、无我之廉:君子的本来面目
三、大我之廉:自足自性的彰显
第二节 立功担当:大廉的情怀
一、拯危除难:对家国的忧患
二、一体之仁:不一样的亲民
三、浮云来去:荣辱不动于心
第三节 立言继绝:大廉的传承
一、自得于心:理论家的自信
二、栽培浇灌:讲学乃真立言
三、日用即道:此心光耀后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籍试读
近年来,谈论和研究王阳明与阳明学已然成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王阳明心学俨然成为一门“显学”。国内外关于王阳明心学研究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从党风廉政建设层面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著作却属罕见,大概只有余姚市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编辑的一册《王阳明廉政思想与行为研究》论文集聊可充数,而研究专著则付之阙如。
现在贵州财经大学阳明廉政思想与制度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的《破心中贼:王阳明心学廉政思想阐释》(以下简称《阐释》)一书近日成稿,无论是在选题主旨、内容设计还是论述风格方面,都颇有创意,富有创见,可谓特色鲜明,值得一读。
王阳明心学是在明代中叶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走向僵化、官场腐败蔓延、士风不端、社会出现深刻道德危机与政治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王阳明的廉政思想和从政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经世济民的“有识之士”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探索。
《阐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和“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以一个包括政府廉正、个人廉洁、社会廉明等诸多面向的廉政视域,致力于挖掘和阐发“良知即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命题的廉政内涵,以“破心中贼”为主要支点,以期为当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和路径方法。
该选题的鲜明问题意识及其对王阳明心学思想命题的深度解读,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王阳明心学之所以影响至今、远播海外,不仅因为其本身论说简洁明白、直入人心,而且与其弟子后学多能秉持“满街人都是圣人”“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的理念,采取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亲民方式讲学和化民成俗不无关系。
而当下的“阳明热”则存在两个偏颇:一是以王阳明为主题的通俗读物往往将王阳明心学庸俗化为心灵鸡汤和立竿见影的成功心法,从而堕入急功近利的泥潭;二是某些研究王阳明心学的学术专著则因其故作高深而曲高和寡。真正能够打通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藩篱的思想性读物不啻风毛麟角。
《阐释》作者在对王阳明心学核心要义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呈现其思想精华及其廉政价值,以期使王阳明心学从书斋走向课堂,使作为共产党人“心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廉政教育,会通古今、雅俗共赏。《阐释》作者这种传承弘扬、转化创新传统文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五百余年前,王阳明被贬谪贵州,“悟道于龙场,讲学于贵阳”,从而使文化相对落后的贵州成为王阳明心学的首善之区。王阳明心学通过王阳明本人及其弟子后学的讲学弘道,枝繁叶茂,门徒遍天下,流传数百年。
自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贵州成了名副其实的王学“圣地”和海内外阳明学研究的学术重镇。如今,贵州财经大学阳明廉政思想与制度研究中心的王伟等同志殚精竭虑,合力撰写了《阐释》,将博大精深的阳明廉政思想与党和国家廉政建设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既可为深度发掘阳明文化、构筑贵州“精神高地”、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廉政机制作出自己的贡献,也是拓展当代阳明学研究视野和创新王阳明心学传播方式的可贵尝试,诚盼广大读者能从本书中获得启示、汲取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