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艺术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向心而行:王阳明

向心而行:王阳明

2024-01-11


基本信息

《向心而行:王阳明》

作者:梁洪涛

出版时间:2023-10-01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78863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本王阳明的传记。书中,作者引入更多的史料和观点,不吹不黑,回归到常人、凡人的角度去写王阳明。不刻意美化、不强制拔高,深刻挖掘王阳明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再现他性格中的瑕疵,以及为人处世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在讲述心学的核心理念时,作者在文字中灵活运用生动的案例,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心理变化等细节上的描写和刻画,同时结合当下进行深入分析,见微知著,讲透王阳明智慧和心学的精髓之处。不仅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同时也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更加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作者介绍

梁洪涛,河北成安人,毕业于艺术学院文学系,现居河北廊坊。涉猎广泛、擅长文史。创作发表过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数百篇,作品见于《人民文学》《文艺》《小说月报·原创版》《散文》等刊物。

读书期间便深感阳明心学博大精深,是500年来中国人的精妙智慧,可以修炼内心,解决人生诸多问题。因而,精研阳明智慧与心法多年,著成此书,从细处着笔,更客观、全面地再现王阳明向心而行的过程。

目录

  • 序 章 向心而行 浴火而成

  • 第一章 百炼筑基 圣心多涤

  • 纵是天才,路也崎岖

  • 别样童年,心学序曲

  • 有父如师,鞭策终生

  •  

  • 第二章 见猎心喜 十年彷徨

  • 成婚当天失踪

  • 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 仁者心动

  • 山重水复阳明路

  •  

  • 第三章 事上练心 务实归真

  • 接过“烫手山芋”

  • 行路难

  • 伯安终于变心安

  •  

  • 第四章 投身入狱 对境磨心

  • 三试身手,一肩担当

  • 重量级的朋友与重量级的对手

  • 道不远人

  • 廷杖之下

  •  

  • 第五章 问心叩道 选择流放

  • 佯装投江以求隐

  • 武夷山上卦“明夷”

  • 此地一为别

  • 贬谪之路,诗意之旅

  •  

  • 第六章 龙场悟道 心即是理

  • 蛮云瘴雨好修心

  • 龙场悟道

  • 师心自用

  • 人生无常道有常

  •  

  • 第七章 大道印心 去伪存真

  • 四两拨千斤

  • 自助者,天助之

  • 终身共学

  • 自我弹劾

  • 论道山水间

  •  

  • 第八章 破山中贼 破心中贼

  • 想不到的伯乐

  • 担心后路,即是心贼

  • 炼心如炼金,除私如扫尘

  • 讲学不辍,警心杀魔

  • 纸糊的身体,钢铁的意志

  •  

  • 第九章 良知常在 圣学心脉

  • 宁王不安宁

  • 心法兵法无定法

  • 宁王不宁,安庆甚安

  • 胜利有罪

  • 圣学血脉

  • 斗智斗勇

  • 致良知

  •  

  • 尾章 心体光明 湛然成圣

  • “大礼议”中的“微态度”

  • 直心才是道场

  • 心体光明,亦复何言

书籍试读

没有状元之才的父亲王华,难有天纵奇才的儿子王阳明;没有王华特殊的培育模式,也不会有影响后世的阳明心学。重新审视王阳明的童年,会发现他的家庭教育相当关键,而父亲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

成化十七年(1481年)三月十五日早,一支特殊的队伍在紫禁城内行进。他们一律穿着镶黑边的宽大襕衫,有的白发苍苍,有的稚气未脱,但在金黄琉璃瓦的映照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着一层诚惶诚恐。

这些贡士的目的地是奉天殿。稍后那里将举行殿试,万岁亲临,重臣监考,一朝得中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子门生。

会试成绩第三十三名的王华,就趋走在贡士队伍中间。此刻,他没料到自己会是这次殿试的状元,更不曾料到自己将来会是“帝师”。他唯一确定的是,这是自己多年科考之路的最后一站。

百余年来,王氏族中,王华是第一个走进紫禁城的人。没有人不激动,没有人有理由不感慨……

纵是天才,路也崎岖

王华,字德辉,行二,哥哥王荣,弟弟王衮。兄弟三人的名字加在一块儿,就是其父王伦“荣华富贵,公卿满门”的愿望写照。

哥仨当中,王华最受父亲王伦器重,只因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过成诵。诗礼传家的门第得了这么一个天才儿子,王伦自是欣喜,誓要让他在仕途大展身手——王氏家族很渴望一个功名。

王伦字天叙,生性洒脱,人称竹轩先生,生平最喜书、竹、琴。书籍之最爱是《仪礼》《左传》和《史记》。翠竹栽满院,琴在幽篁弹,加上清风朗月,配上王伦的歌诗讲史,一派逍遥景象。在当时的人们眼里,王伦简直就是陶渊明一般的人物。但王伦的心性远比陶渊明复杂,他自己追求隐士之风,却要求儿子走功名之路,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是人之常情。

大明朝开国百年,社会已然稳定,世风早就转变,耕读不仕的门风不再适用现实情况,科举已经成了必然选择——科举是平民百姓进入官场的唯一正途,也将是王氏一族发展、强大的有力保证。此生不为五斗米折腰,何妨子孙追求千钟粟?所以,王伦一点点打破了祖上耕读传家、隐耕不仕的传统。

王伦给王氏子弟讲得最多的就是《后汉书》中《逸民列传》和《列女传》提到的那个王霸的故事:

东汉初年,太原有个贤能之士叫王霸,他生性恬然,立身高洁,志向坚定,从不趋炎附势,宁愿隐居乡里,也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光武帝刘秀连番征召他入朝为官,王霸就是无动于衷,宁肯吃糠咽菜、箪食瓢饮,也要享受高贵的清贫之乐。

相反,王霸的好友令狐子伯却选择了一条看似平庸的人生道路——入仕为官。几年之后,令狐子伯的儿子也学而优则仕,年纪轻轻就当了官。某日,令狐子伯派儿子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拜访王霸。

当令狐公子一行抵达王霸家门口时,那副盛大排场自然让农夫们瞠目结舌。王霸的儿子当时正在田间劳作,听说家里来了客人,扔下农活赶了回来。万没想到,没见过世面的他一见令狐公子,顿时手足无措,像个孩子似的,连头都不敢抬。

待令狐公子告辞后,王霸一声长叹,清高之态全无。他沉思良久,对妻子说:“令狐公子相貌俊朗,衣着光鲜,举止大方得体。再看我们的儿子,蓬头垢面,不知礼数,畏畏缩缩,一点风度也没有,心里真不是滋味啊……”

听完故事,王家子侄大都茫然不语,唯有王华朗声说道:“儿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是父母先祖的耻辱;父母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是儿孙后辈的耻辱。”

王伦轻抚着王华的后背,说道:“咱们王氏门楣的高低都扛在你的肩上了,好好用功,莫负了你这颗读书种子!”

世间聪颖人不多,好学者亦少,既聪颖又好学者少之又少。偏王华就是这样的人,求学举一反三,读书如饥似渴,乡人皆视其为神童。但只有王华自己知道这个“神童”之名背后是怎样的艰辛。

在功课上,王华比同龄人做得多,要求也高。小伙伴们才开蒙,他已开始读四书;别人刚读四书,他已经看五经了。王华喜欢《左传》,可父亲偏偏要他多背《尚书》——这本书晦涩难懂,看着难受,读着聱牙,更不消说背诵了。可只要他放松一点点,或读书任务完不成,父亲轻则竖眉,重则打手,毫不随和。王华当然也闹脾气,但他闹脾气的方式很独特,不是跟父亲吵闹,而是跟自己较劲,难背的书使劲背,悟不透的反复看,直到完成目标才罢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