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艺术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阳明心学七讲

阳明心学七讲

2024-01-18

 

基本信息

《阳明心学七讲》

梁启超著

出版时间:2023-10-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44200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为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精心编集,从梁启超著述和讲演当中精挑细选相关内容整理汇编,体例合宜、内容精当,尽得阳明心学精粹。旨在帮助读者通过一代学术大师之思考见地,认知理解阳明心学的全貌和精髓,把握践履“知行合一”人生哲学要义。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首。梁启超学贯古今中西,在诸多方面都卓有成就,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著作被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目录

  • 第一讲 心物合一万物一体

  • 进学则在致知

  • 心物合一论

  • 万物一体论

  • 心理合一论

  • 身心意知物只是一物

  •  

  • 第二讲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 知行合一

  •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

  • 知识是诚心发出来的条件

  •  

  • 第三讲 无善无恶心之体

  • 致良知

  • 良知者心之本体

  • 良知在人,本无污坏

  •  

  • 第四讲 有善有恶意之动

  • 良知人人都有

  • 致良知功夫,全以毋自欺为关键

  • 致良知是超凡入圣不二法门

  •  

  • 第五讲 知善知恶是良知

  • 心所安处才是良知

  • 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  

  • 第六讲 为善去恶是格物

  • 廓清自私自利念头

  • 能克己方能成己

  • 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 知行合一以补致良知

  •  

  • 第七讲 良知之教入圣之路

  • 须首重良知

  • 须有个头脑

  • 须兼济天下

  • 须事上磨炼

  • 须诚心实意

  •  

  • 附 录

  • 阳明学派之余波及其修正——黄梨洲

  • 王阳明年表

书籍试读

把知行分为两件事,而且认为知在先行在后,这是一般人易陷的错误。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即专为矫正这种错误而发。但他立论的出发点,因解释《大学》和朱子有异同,所以欲知他学说的脉络,不能不先把《大学》原文做个引子。

《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几句话教人以修养身心的方法,在我们学术史上含有重大意味。自朱子特别表彰这篇书,把它编作四书之首,故其价值越发增重了。据朱子说这是“古人为学次第”(《大学章句集注》),要一层一层地做上去,走了第一步才到第二步。内中诚意正心修身是力行的功夫,格物致知是求知的功夫。

朱子对于求知功夫看得尤重,他因为《大学》本文对于诚意以下都解释,对于致知格物没有解释,认为是有脱文,于是作了一篇《格物致知补传》,说道:“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依朱子这种用功法,最少犯了下列两种毛病:一是泛滥无归宿,二是空伪无实著。天下事物如此其多,无论何事何物,若想用科学方法“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单一件已够消磨你一生精力了。朱子却是用“即凡天下之物”这种全称名词,试问何年何月才能“即凡”都“穷”过呢?要先做完这段功夫才讲到诚意正心……等等,那么诚正修齐治平的工作,只好待诸转轮再世了。所以结果是泛滥无归宿。

况且朱子所谓“穷理”并非如近代科学家所谓客观的物理,乃是抽象的徜况无朕的一种东西。所以他说有“一旦豁然贯通则表里精粗无不到”那样的神秘境界。其实那种境界纯是可望不可即的,或者还是自己骗自己。倘若具有这种境界,那么“豁然贯通”之后,学问已做到尽头,还用得着什么诚意正心……等等努力。所谓“为学次第”者何在,若是自己骗自己,那么用了一世格物穷理功夫,只落得一个空。而且不用功的人哪个不可以伪托,所以结果是虚伪无实着。

阳明那时代,“假的朱学”正在盛行,一般“小人儒”都夹着一部《性理大全》作举业的秘本。言行相远,风气大坏。其间一二有志之士,想依着朱子所示法门切实做去,却是前举两种毛病,或犯其一,或兼犯其二,到底不能有个得力受用处。阳明早年固尝为此说所误,阅历许多甘苦,不能有得,后来在龙场驿三年,劳苦患难,九死一生,切实体验,才能发明这知行合一之教。

梁注:《传习录》黄以方记阳明说,初年与友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因指亭前竹子令格去看,友格了三日,便劳神致疾。某说他精力不足,因自去穷格,到七日亦以劳思成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观此知阳明曾犯过泛滥无归宿的病。又文集《答季明德书》云:“若仁之不肖,亦常陷溺于其间者几年,伥伥然自以为是矣。赖天下之灵偶有悟于良知之学,然后悔其向之所为者,固包藏祸心,作伪于外而心劳日拙者也……”观此知阳明曾犯过虚伪无着的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