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王阳明四书心解
文东茅,张可可 编著
出版时间:2024-01-01
出版社: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47833
书籍介绍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可谓基于理学对“四书”的“理”解,王阳明为心学之集大成者,尽管他没有对“四书”逐章逐句进行注解,但其思想、著述均在解读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传习录》内容十之七八与“四书”相关,故此也可视为王阳明基于心学思想对“四书”的独到“心”解。
本书打破《传习录》的篇章和对话体例,以“四书”篇章为成书结构,汇集王阳明散落于各篇章的论述,对“四书”核心概念、观点予以解读。王阳明四书“心”解直接而亲切、简易而广大,不仅是深入理解“四书”文字的有益工具,更是为体悟孔门心传、践行修己安人之道指明了一条捷径。
作者介绍
文东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兼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监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监事,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长期从事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幸福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张基于心安的幸福观和修己安人的教育观。
张可可,广东金融学院教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优秀进修教师,福建省石溪文化艺术馆国学部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推广,主要从事阳明心学和《论语》研究。
目录
前言
概况
第一部分 《大学》心解
一、总论《大学》
二、明明德
三、亲民
四、止至善
五、六证
……
第二部分 《中庸》心解
一、总论《学》《庸》
二、性、道、教
三、戒慎恐惧
四、中和
五、致中和
……
第三部分 《论语》心解
一、学而篇第一
二、为政篇第二
三、八佾篇第三
四、里仁篇第四
五、公冶长第五
……
第四部分 《孟子》心解
一、梁惠王上
二、梁惠王下
三、公孙丑上
四、公孙丑下
……
书籍试读
文化赖经典而传承,民族依文化而后兴。当此逐梦强国之际,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经典备受欢迎,相关书籍层出不穷,研读考据者有之,注释注解者有之,翻译改编者有之,竟成琳琅满目之局,终现百花齐放之貌。然典籍去今久远,喻义深奥,故因时因地,言人人殊。任君采撷诚为经典魅力之所在,鱼龙混杂亦由之而生,微者仅窥子贡自比及肩之墙,甚者旁落权孙武叔自绝日月之毁故甄别挑选不可不慎。
两千年来,经典代不乏注,名家辈出。南宋朱熹(1130-1200)所撰《四书章句集注》为世所公认。朱子一生弘扬儒学,于发掘、整理、解读、传播“四书”居功至伟。其重要贡献至少有二:一乃全面,不仅对“四书”所有章节逐一解读,且收集、精选历代大家之见解,以为比照、参考;二乃系统,其解读并非简单文字考据、注音释义,而是基于其理学思想所作之系统“理解”。唯其解读过于偏重理学,遂落为“一家之言”,又因宋明科举独尊朱子,其《四书章句集注》被奉为“标准答案”,此“一人之言”甚而致成万马齐喑之势后300余年,心学之集大成者王阳明(1472-1529)出。阳明早年笃信程朱理学,曾“遍读考亭(朱熹)遗书”,依朱子之法竭心尽力格竹七日,劳思成疾却不得其理。后经百死千难终于龙场悟道,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阳明心学力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成为儒家哲学中难以逾越的高峰。
身为儒家思想之继统者,王阳明虽未逐章逐句注释“四书”,然其思想、著述无不在解读、传承儒家经典,其《传习录》十之七八与“四书”相关,因而也可谓基于阳明心学对“四书”的独到“心解”阳明“心解”并非辞章考据,而是透视文辞,直揭古圣先贤文字背后之“真心”“真意”,其表述直白简易、圆融通透,常常令人醍醐灌顶、拍案叫绝。例如,对于《论语》之“三十而立”,王阳明解为:“立者,志立也。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又如,对于《大学》之“格物”,王阳明言道:“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再如,对于《学》《庸》之“诚”,王阳明认为:“《大学》之所谓‘诚意’,即《中庸》之所谓‘诚身’也。《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由是可见,阳明“心解”力图寻本探源,直承孔门心传道统,其立言宗旨,无不欲启迪后学于知行合一、事上磨炼中存天理、去人欲,于修己安人、不愧良知中得心安、获幸福。阳明“心解”于传承经典、指引人生之价值无可比拟,不可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