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心之所向与行之所往
吕郦 编
出版时间:2024-02-01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23574
书籍介绍
本书分为《知行合一·心之所向》和《知行合一·行之所往》两部,分别从王阳明的《传习录》中精选出70条语录,进行简单的讲解和分析,并搭配有趣的历史故事,和直观生动的漫画内容,寓教于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学会运用古人的智慧来化解生活中的难题。
作者介绍
吕郦,原名吕慧丽,畅销书作家,曾以笔名“陌漠”出版哲学心理学书籍《眼界》、《逆商》等。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深一线语文教学名师,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及开发“中小学古诗文教学实践”课程,并围绕此项研究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拓展了小学语文授课内容、形式适应性和有效性研究等,以最贴合于儿童心理的方式将古典文化融入“大语文”学习之中。
书籍目录
《知行合一 ·心之所向》
所谓良知,就是守护心中的天理
孝敬孝敬,既孝且敬
简单的,才是生活
常怀恻隐之心,帮人也是帮己
心无杂念,才是大智慧
善用共情,做个“热心”人
明是非,晓对错,做公正的人
傲慢,是人最大的弊病
以细心,致广大
抛却名利私欲,保持中正平和
善为心性,便不为恶
资质平平,努力就行
人有自信,才不会把自己埋没
心怀大志,能成大事
好高骛远,注定碌碌无为
欲望少一点,快乐就多一点
别让自以为是,成为阻碍进步的绊脚石
全力以赴,方能不留遗憾
谨言慎行,慎独慎微
换位思考,用心体会
……
《知行合一·行之所往》
学以致用,才叫学到东西
学问学问,也学也问
百尺高楼,也要根基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基点
学问没有止境,要深入探究
脚踏实地,三思后行
勇于创新,别让传统成为桎梏
大胆尝试,实践出真知
遇事不惊,深藏不露
以人为师,方能有所长进
因势利导,事半功倍
自己用心领悟,不要被人左右
掌握分寸,别把好事做出坏结果
细节决定成败,不可因小而忽视
有取有舍,要经得住诱惑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通人情,懂事理,是为知机
别在追求得失时,迷失了自我
量力而行,别被自己压垮了
君子责人先责己
……
书籍试读
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智慧和哲学思想从古至今,对中国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阳明毫无疑问是其中一颗极为亮眼的明星。单就跨度长达二百七十六年、能人贤士层出不穷的明王朝,也无人能掩盖他的光芒。
王阳明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十岁时便出口成诗,十一岁立下“读书是为做圣贤”的壮志豪言,年长一些又练习骑马射箭,广泛涉猎各种兵法秘籍。十七岁成家,二十八岁考中进士。
可以说,三十岁之前的王阳明人生尚算稳当,但在步入仕途见证了明朝官场的种种腐败与百姓的水深火热之后,他感到了深深的痛苦和迷茫,内心苦苦追寻着解答之法。
后来,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在这里,他思及半生,日思夜省,终于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深刻体悟的源头,也是他哲学思想的一个转折点,从此,王阳明开始摆脱程朱理学的影响,逐渐创立了自己的心学体系。
在沉疴积弊的明王朝,王阳明发出“先除自己病痛,再疗天下之病”的呐贼;在时局艰难的中国,梁启超呼吁青年们脚踏实地做事,担负起应有的责任;甚至在现代社会,树立正确的“知行观”也是一个重要的育人目标。
所谓“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梁启超曾将知与行的关系比作鸟的一双翅膀,缺了其中一只便无法完成飞行。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念,让我们以内心的良知和智慧作为行为的指导原则,又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以此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抉择与挑战。
我们相信,王阳明的思想不仅值得每一个成年人了解和掌握,也是青少年需要耳濡目染和加以学习的,愿这本书为年龄尚小的孩子打开“阳明学”的大门,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知行合一”的理念,成长为更有品德、更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