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藏书馆
  3. 知行合一:费勇讲王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费勇讲王阳明心学

2024-11-21

知行合一:费勇讲王阳明心学

费勇 著

出版时间:2024-08-01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ISBN:9787551831468

 

书籍介绍

本书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解读为五个生活法则:种子法则、心灵法则、纯粹法则、担当法则、行动法则,通过这五项生活法则,将王阳明的理论实践与现代生活相联系,指导读者从内心根源出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从而拥有根脉清晰、枝繁叶茂的一生。


作者介绍

费勇,文化学者,修心课创始人,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博导。著有《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六组坛经修心课》、《作个闲人:苏东坡的治愈主义》等,译有《了凡四训》《传习录》等。另有《费勇的佛学修心课》《费勇讲金刚经和心经》等音频课在网络平台播出,收听量近5000万。

 

书籍目录

序:一生只做一件事

第一讲:种子法则

第二讲:心灵法则

第三讲:纯粹法则

第四讲:行动法则

第五讲:担当法则

跋:一件事点亮一生


书籍试读

王阳明心学在文本上的体现,主要是《传习录》。理解王阳明心学,不妨从“传习”两个字开始。

“传”,是传授的意思,也有传承的意思。传授什么呢?当然是儒家的经典。传承什么呢?看《论语》中的一个记载,孔子被围困在匡地,他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段话的大意是,周文王去世之后,文化的礼乐制度不就在我这儿吗?假若天意想要让这个传统丧失,

那么后面死去的人就不会知道这个传统,或者说,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法则就会消失。假若天意不想丧失这个文脉,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有一种自信,也有一种使命感,认为自己承担着上天的使命。这种自信和使命感,在王阳明身上也同样强烈,要把周文王、孔子的文脉传下去。

再看“习”这个字,意思是反复去练习,反复去做。《论语》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时习之”,有三个意思,一是指的是在一生当中不同的阶段,要学习不同的事,古人六岁学习识字,七八岁,学习简单的礼节,十岁学习计算,等等;二是指不同的季节学习不同的事情,夏季诗歌弦乐,秋季射击打猎;三是指一天当中不同时间的学习安排。合起来,大概的意思就是,学习经典,并能够时时去练习去实践,是一件让人内心快乐的事情。 

这是“传”这个字和“习”这个字的儒家源头。明白了这个源头,我们就能明白王阳明心学的本怀是什么。

传授儒家经典的道,并使得大家能够去实践,肩负起读书人的使命,让我们的道不要沉沦。这是王阳明心学的本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