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文学:走进王阳明的精神世界
高利华 主编
出版时间:2022-09-0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29487
书籍介绍
本书涉及王阳明心学思想研究、王阳明诗文创作研究、王阳明题材戏剧研究等40篇学术论文。聚焦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研究;阳明学及阳明文化传播的研究;王阳明诗文研究;文学世界中的王阳明形象研究。书稿显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对王阳明研究的独特视角和独到见解。
书籍目录
第一辑 王阳明心学思想研究
从意念与良知之关系看王阳明的知行合
王阳明未发已发思想研究
工夫路径还是本体开显?
……
第二辑 阳明学及阳明文化传播研究
王阳明心学与清代学术
冯从吾与晚明阳明心学
王艮的身体观探究
……
第三辑 文学世界中的王阳明
论王阳明哀祭文的艺术特色
王阳明诗歌中“水”的情感意蕴
论王阳明诗歌中曾点形象的文化意蕴
……
书籍试读
在神道与佛教多神信仰的共质特征中,神佛习合的进程由于两者主从关系的变化,先后在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0—794)”和“平安时代(794—1192)”,形成了以佛为主以神为从的“两部神道”“山王神道”;进入“镰仓时代(1185—1333)”又形成以神为主以儒道佛为从的“伊势神道”;于室町时代后期文明年间,则形成以神为主以佛为从的“吉田神道”等多个神佛融合神道。
佛教发展在镰仓时代达到高峰后,日本的文化精英逐渐认识到由于过度推崇佛教,而致使本土神道处于附庸和末流地位,沦为佛教的护法善神的状况。且佛教弃纲常、灭人伦的特征与神道崇敬自然、尊崇现世的特质在本质上有不相容的地方,从而开始寻求神道与儒学的融合,以及复古神道的倾向。
儒学于5世纪经朝鲜半岛传人日本后,在日本虽然存在了1000多年之久,但一直被佛教所束缚,未得到独立发展。直到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1603—1868),随着日本国家结构成熟完备,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新思想宋明朱子学和阳明学的传人才使得儒学兴盛一时,并致使日本神道与儒学产生了融合。
为了对抗此前神佛习合的神道,摆脱佛教对神道的过度影响,新的神道家们创建了为数众多的儒学神道流派,由为幕府服务的神道家吉川惟足独创的吉川神道,便是其中公认的一个典型神儒习合流派。
而吉川神道的创立则为后来垂加神道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温床。融合了朱子学的垂加神道创始人山崎暗斋是当时研究朱子学的大家,他不仅通读朝鲜大儒李退溪的朱子学著作,还继承了吉川惟足和度会延佳的神道思想,并用朱子学的“理气说”和“五行说”来解释世世代代离奇迷幻的神话,提倡儒神合一,反对佛教生死轮回的生死观,创建了新的神道生死观,宣扬日本的神国主义思想,形成对近代神道思想有重要影响且自成一派的垂加神道。
以朱子理学理论解释神道,以神道思想统御儒学,这既是垂加神道的出发点,也是山崎暗斋思想转变的重要理论表现。山崎暗斋思想转变的完成标志着垂加神道的创立,此后以他的神儒合一思想为基本特征的“崎门学派”,成为江户时代著名学派之一,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