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1940年生于云南昆明,祖籍广东南海。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学术咨询委员。2010年起,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
研究领域:儒家传统、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
杜维明,1940年生于云南昆明,祖籍广东南海。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学术咨询委员。2010年起,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
研究领域:儒家传统、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
专著
1.《传统的中国》(合编,英文),美国新泽西学徒堂1970年版
2.《三年的蓄艾》,台北志成出版社1970年版
3.《中与庸:论儒学的宗教性》(英文),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89年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译版,题为《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
4.《人文心灵的震荡》,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76年版
5.《行动中的宋明儒家思想:王阳明的青年时代(1472—1509)》(英文),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
6.《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文集》(英文),美国柏克莱亚洲人文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中译版,题为《人性与自我修养》;美国波士顿Cheng & Tsui出版社1988年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年中译版,题为《人性与自我修养》
7.《今日的儒家伦理:新加坡的挑战》(英文),新加坡联邦出版社1984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版,题为《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
8.《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英文),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译版,题为《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中译版,题为《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
9.《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版
10.《儒家自我意识的反思》,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
11.《三重和弦:儒家伦理、工业东亚及韦伯》(主编,英文),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1991年版
12.《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杜维明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13.《儒家世界的透视:当代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讨论》(主编,英文),美国夏威夷东西中心1992年版
14.《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英文),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1989年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译版
《常青树:今天做中国人的意义》(主编,英文),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5.《转化中的中国》(主编,英文),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东亚现代性中的儒家传统:日本和“四小龙”的道德教育与经济文化》(主编,英文),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6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儒学发展的宏观透视:新加坡1988年儒学群英会纪实》(主编),台北正中书局1997年版
19.《一阳来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0.《儒学与人权》(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十年机缘待儒学》(周勤),香港牛津出版社1999年版
22.《文化中国的认知与关怀》,台北稻乡出版社1999年版
23.《杜维明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24.《寻求文化的尊严:余秋雨和杜维明谈中国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杜维明文集》(五卷),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
27.《儒家精神性》(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十字路口出版社,2000年
28.《儒家的人论》(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0年
论文
1.《东亚发展模式中的儒家向度》(英文),载Tzong—shian Yu and J.S.Lee编《儒家与经济发展》,台北中华经济研究所1995年刊
2.《儒家的幸福之道》(英文),载L.Rouner编《追求幸福》,Notre Dame University出版社1995年版
3.《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收入《学术集林》卷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4.《作为生活现实的全球社群:开发社会发展的精神资源》(英文),载《社会改革与社会进步》,纽约联合国1995年版
5.《儒家精神资源与21世纪;杜维明访谈录》(于春松),载《开放时代》1995年第1期
6.《以现代化儒学回应全球危机》,载《亚洲周刊》1995年1月8日
7.《关于“文化中国”》,载《现代与传统》1995年第2辑
8.《如是我闻一时俱在檀香山:达赖、凯纳海里与穆刹法的宗教对话》,载《当代》1995年2月
9.《重建理性沟通和开放心性——儒学和基督教的一场对话》,载
10.《文化中国》(加拿大)1995年3月号
11.《杜维明教授谈东西方价值观》,载《联合早报》1995年4月9日
12.《关于“文化中国”若干问题的对话》,载《现代与传统》1995年第4辑
13.《唐君毅的人文反思》,载《中华文化论坛》1995年第4期
14.《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载《当代》1995年第111期,1995年7月
15.《后现代主义的语言实践》,载《当代》第112期,1995年8月1日
16.《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载《二十一世纪》1995年10月号
17.《为儒学发展不懈陈辞》,载《读书》1995年第10期
18.《儒学的超越性及其宗教向度》,载《中国文化》第12期,1995年12月;又载美国《倾向》1996年第7—8期合刊,收入《十年机缘待儒学》
19.《联合国五十年:发展高峰、媒体霸权和台湾意识》,载《当代》第116期,1995年12月1日
20.《东亚发展模式中的儒家向度》(英文),载克莱勒编《传统思想在当今日本的影响》,慕尼黑伊迪斯姆出版社1996年版
21.《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收入《首届吴德耀文化讲座》,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2.《从儒家观点看人权》,同上
23.《阐释中华民族觉醒的文化信息》,载《明报月刊》1996年
24.《儒家之风引领新亚洲》,载《天下》杂志1996年1月1日
25.《关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载《明报月刊》1996年1月1日
26.《儒家传统及其现代取向——访知名学者杜维明教授》(居敬波),载《开放时代》1996年第1期;收入朱汉明等编《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7.《“文化中国”精神资源的开发与创见》,载《东方》1996年第1期
28.《立志作“第一等”人:访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黎绮华、陈尚琨),载《法灯》1996年2月1日
29.《宋明儒学的中心课题》,载《天府新论》1996年第2期
30.《自我认同的谱系:兼论儒家与自由主义》,载《中国研究月刊》1996年3月号
31.《让魅力化成善种》,载《联合报》1996年3月8日
32.《反思“文革”先要超脱集体健忘》,载《明报月刊》1996年第6期
33.《如何分析“文化中国”知识界的内耗问题》,载《明报月刊》1996年7月号
34.《人文反思与知识分子——新儒家的自我定位问题》,载《明报月刊)1996年8月号
35.《回儒对话寻文化革新》,载《亚洲周刊》1996年8月18日
36.《莫说儒门淡泊——杜维明教授谈知识分子新定义》(林志光),载《明报》1996年8月19日
37.《儒家教育理念——当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儒家教育理念与人类文明国际研讨会暨岳麓书院创建1020周年纪念会”主题发言,1996年8月25—28日,载《国际儒联简报》1996年第3期
38.《儒家人文关怀与大学教育理念》,同上会闭幕式发言;收入朱汉民编《中国书院》(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朱汉明等编《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9.《大陆知识分子的儒学研究》,载《交流》(台北)第29期,1996年9月《减少内耗 加强协力——“文化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处之道》,载《文化中国》(加拿大)1996年9月号
40.《东亚现代性中的儒家传统》(英文),载《美国人文、社会与科学院院讯》1996年11月号
41.《当代台湾的文化认同与承认政治》(英文),载《中国季刊》第148号,1996年12月;收入D.Shambaugh编《当代台湾》,牛津:克莱顿出版社1998年版;又载《中国文哲研究通讯》(台湾)1999年6月号
42.《超脱集体健忘》,在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文化中国:‘文革’三十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载《民主中国》1996年总第34期
43.《儒家传统的启蒙精神》,载《中华文化:发展与变迁》,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联合会1997年版
44.《从“文化中国”的精神资源看儒学发展的困境》,同上
45.《走向全球伦理:回儒对话的精神意涵》(英文),载O.Bakar编
46.《伊斯兰与儒学:文明对话》,马来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7.《中国哲学概论》(英文),载E.道伊奇等编《世界哲学手册》,牛津:布莱克维尔出版社1997年版
48.《危机和创造:儒家对第二个轴心时代的回应》(英文),载S.L.Chase编《理解之门:关于同类之爱的全球精神的话语》,美国伊利诺斯Quincy:Franciscan出版社1997年版
49.《徐复观的儒家精神——以“文化中国”知识分子为例》,载李维武编《徐复观与中国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0.《儒家发展的宏观透视·序》,台北正中书局1997年版
51.《寻根的共识》,载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刊《总会三年》,1997年
52.《“文明对话”取代“文明冲突”——与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谈文化》(丁果),载《世界周刊》1997年1月5日
53.《以公心辩国族主义》,载《明报月刊》1997年3月号
54.《走向新世纪的对话——关于东西方文化资源和现代化的讨论》,载《文化中国》1997年第3期
55.《从多元的现代性看儒学创新》,载《明报》(北美版)1997年4月17日
56.《重视参与的传统:儒家公众知识分子》(英文),载《哈佛亚太评论》1997年夏季号
57.《儒学创新的契机》,载《读书》1997年第9期
58.《儒家“体知”传统的现代诠释》,1997年11月;收入《十年机缘待儒学》
59.《<百年中国哲学经典>序》,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60.《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收入《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2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此篇有不少错讹,应以《人文论丛》1999年卷为准)
61.《儒家视野中的全球社群的核心价值》(英文,转译德文),载 R.Moritz和李明辉编《论儒家》,德国1998年版
62.《梳理可用于理解变动世界的概念资源》(英文),载《新千禧年的国际研究:面对全球化的挑战》,美国Westport:Praeger出版社1998年版
63.《儒家人文主义的“三纲”和“五伦”》(英文),载W.H.Slote and G.A.Devos编《儒家与家庭》,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4.《中国哲学的修身观念》(英文),载E.Craig编《卢特理治哲学百科全书》,纽约卢特理治出版社1998年版
65.《中庸》(英文),同上
66.《汉学、中国学和儒学》,载《汉学世界》1998年创刊号,收入《十年机缘待儒学》
67.《现代化的忧思——访杜维明》(谭庭浩),载《南方周末》1998年1月9日
68.《从亚洲危机谈工业东亚模式》,1998年2月;收入《十年机缘待儒学》
69.《李慎之、杜维明对谈录》,载《国际儒联简报》1998年第3、4期
70.《杜维明先生访谈录》(蒋庆),载《贵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4期
71.《感受北大,寄望北大——著名汉学家杜维明先生访谈录》(卢宁),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4期
72.《“中国人”的三个境界》,载《文摘报》1998年4月9日
73.《本土经验的全球意义——为<;世界汉学>创刊访杜维明教授》(周勤),载74.《世界汉学》创刊号,1998年5月
75.《儒家文化的新价值: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访谈》(陈丽智),载《新东方》1998年第5期
80.《人文学者的社会责任》,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会议上的发言,1998年5月;中国教育热线
81.《传统儒学如何定位现代——访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杜维明》(陈丽智),载《台声》杂志1998年7月
82.《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哈佛大学教授、儒学家杜维明访谈录》(肖英、徐彤),载《中国青年报》1998年7月25日
83.《儒家人文精神与现代启蒙心态——燕园访杜维明》(蒋广学),载《中国国情国力》1998年第8期
84.《全球化与本土化冲击下的儒家人文精神》,载《联合早报》1998年9月27日、11月10日言论版,收入《十年机缘待儒学》
85.《东西方的交融:儒学的人权观》(英文),载《哈佛国际评论》1998年夏季号
86.《杜维明谈“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孔明安),载《哲学动态》1998年第11期
87.《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收入《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8.《郭店楚简与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收入《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20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9.《在“儒学的人论”学术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收入《国际儒学研究》第6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0.《从“体知”看人的尊严》(提纲),同上
91.《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教育》,收入乐黛云主编《跨文化对话》(第2期),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92.《文化资源和现代化模式》,收入《崩离与整合——当代智者对话》,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93.《文化中国的认知与关怀》,台湾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1999年刊
94.《修身:体现人性的教育》(英文),载《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论文集》第3卷“教育哲学卷”,美国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哲学文献中心1999年版;收入R.T.Ames编《美学的转向》,芝加哥Open Court Press 2000年版
95.《意义的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状况》(英文),收入P. Berger编《世界的非凡俗化》,美国Willian B.Erdmans出版社1999年版
96.《制造转化中的自我的根源:论董其昌的美学反思》(英文),《与杜维明论仁、圣爱与道》,美国Binghamton University IGCS1999年版
97.《人文学科与公众知识分子》,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第1期
98.《儒学的理论体系与发展前景》,载《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第1期
99.《五四·普世价值·多元文化》,载《开放时代》1999年第2期
100.《杜维明访谈》(英文,Anja Steinbauer),载《当今哲学》(英国)1999年春季号
101.《回应与创新——就“哈佛儒学研讨会”访问杜维明先生》(李明华),载《求是学刊》1999年第4期
102.《从人文学看宗教研究》,载《宗教哲学》(台湾)1999年4月号
103.《家庭、国家与世界:新儒学对全球伦理的探索》,载《社会语义学》1998年8月号;中译载《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收入朱汉明等编《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4.《人文学——哈佛燕京学社的学术事业》,1999年6月8日
105.《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东亚现代性的儒家含义》,“儒家思想在现代东亚”研讨会论文,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筹备处1999年7月刊印
106.《21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展望》,“21世纪中国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研讨会”论文(美国,华盛顿),1999年9月3—5日
107.《儒家的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杜维明千年学府报告会》,收入朱汉明等编《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8.《孔子;仁的信念的化身》(英文),载《世界与我》1999年11月号
109.《郭店楚墓竹简如何改写中国思想史·楚简中的新知》,载《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7日,又载《新华文摘》2000年第2期
110.《杜维明谈东亚文明的六个特点》,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动态》
111.《郭店楚简的人文精神》,载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2.《中国与西方的复杂联系》(英文),收入M. Tobias等编《心灵的议会:新千禧年的哲学》,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3.《儒家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在湖南大学演讲》,载《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4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4.《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兼论二十一世纪新儒家的使命》,载《南洋商报》2000年1月1日
115.《传承与创新》,载《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10卷第1期,2000年3月
116.《多元现代化:儒家东亚的启示》,在哈佛大学“回儒对话会议”上的演讲,2000年5月21—23日
117.《儒家人文精神的宗教涵义》,载《哲学动态》2000年第5期
118.《知识分子的通权达变——初会丸山真男的断想》,载《当代》2000年9月号
119.《儒家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载《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120.《儒家人文精神与宗教研究》,载《台湾宗教研究》第1卷第1期,2000年10月
121.《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谈全球化与文明对话》(专访),凤凰卫视中文台,2000年12月
122.《儒教东亚兴起的涵义》(英文),载《代达鲁斯》2000年冬季号
近期论文:
1.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101-108
2.地方性知识的儒学如何具有全球意义[J].船山学刊,2018(06):8-15
3.儒家“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J].青春期健康,2018(21):54-55
4.中国哲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与未来趋势[J].社会科学文摘,2018(10):77-79
5.为什么要“学做人”?——关于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8(16):14-17
6.“圣之时者”与“天人合一”[J].中国文化研究,2018(03):1-20
7.中国哲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与未来趋向[J].哲学动态,2018(08):5-16
8.精神人文主义:一个正在喷薄而出的全球论域[J].船山学刊,2021(01):1-7